约4020字。
《最后一课》教案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扫清文字障碍
2、了解小说的要素,学习文章塑造人物形象的写法,理解一些词语及句子的含义。
【学习过程】:
一、导入,示标。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小学阶段最后的一节课吗?为什么你记得这么清楚?――最后。今天,我们将学习法国作家都德的爱国主义名篇《最后一课》。在这篇文章里,通过一堂课,向我们揭示了一个深刻的主题——爱国主义。当国土遭到践踏,尊严遭受凌辱,一个无忧无虑的天真淘气的孩子,一个执教四十年的普通教师,又将是怎样的一种表现呢?让我们与小说中的人们进行一次心灵的交流。
课文背景:1870年7月爆发的普法战争是法国发动的。法王拿破仑三世为了阻遏普鲁士用武力统一德意志各邦的行动,维护法国在欧洲的霸权,故发动了这场战争。但不到两个月,法军大败。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包围了巴黎。法国政府执行卖国政策,同普鲁士签订了屈辱的停战协定,赔款50亿法郎,并把阿尔萨斯和洛林东部地区割让给普鲁士。小说写于1873年,以刚刚结束两年的普法战争为背景,反映了阿尔萨斯沦陷后,当地人民在侵略者强行禁教法国语言时所表现的悲愤情绪和爱国精神。
二、第一次先学后教。扫除文字障碍。
捂(wǔ) 戒(jiè) 凳(dèng) 郝(hǎo) 叟(sǒu) 膝(xī)
诧(chà) 惩(chéng) 赚(zhuàn) 钥(yào) 匙(shi) 藤(téng)
祈(qí) 祷(dǎo) 哽(gěng) 挟(xié) 懊(ào) 皱(zhòu)
征发:旧时指政府向人民征调人力或者财物。
祈祷:求神降福免祸的活动。
思量:心里想。诧异:觉得十分奇怪。
喧闹:喧哗热闹。
懊悔:做错了事或说错了话,心里自恨不该这样。
惨白:(面容)苍白。
三、介绍小说常识:
1、属于叙事性文学体裁,以人物形象刻画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环境描写来反映现实生活的叙事作品。
2 分类:按篇幅、容量分长篇、中篇、短篇、微型小说。按内容特点分历史、科幻、爱情、讽刺小说。
3、小说要素:
人物(通过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细节描写来塑造人物)
环境(社会环境:交待时代背景;自然环境:交待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景物、烘托气氛,表现人物性格、感情。)
情节(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