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7690字。
13.沙田山居•课文精讲
[自主研学平台]
一、作家作品
余光中(1928~ ),台湾当代作家、文学评论家。福建永春人。抗日战争爆发后随父母逃难至江苏、安徽、上海、重庆。1947年中学毕业后进入金陵大学外文系,翌年转入厦门大学,开始发表诗作。同年随家到香港,1949年赴台湾,进入台湾大学外文系。毕业后在军中当了3年翻译后,任教于台湾东吴大学、台湾师范大学。1958年到美国留学获艺术硕士学位,1964年和1969年两次赴美国教书。1971年返台,任台湾政治大学西语系主任、台湾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以及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其间自1974年起到香港中文大学任教11年。余光中是台湾现代派“十大诗人”之一。1954年与覃子豪等创立蓝星诗社,主编过《现代文学》和《文星》,参加现代派诗歌的论争和乡土文学的论战。他的作品的风格极不统一,一般来说,他的诗风是因题材而异的。表达意志和理想的诗,一般都显得壮阔铿锵;而描写乡愁和爱情的作品,一般都显得细腻而柔绵。出版诗集有《舟子的悲歌》《蓝色的羽毛》《钟乳石》《万圣节》《莲的联想》《五陵少年》《天国的夜市》《敲打案》《在冷战的年代》《白玉苦瓜》《天狼星》《与永恒拔河》《余光中诗选》。余光中的散文在台湾堪称一绝。散文集有《左手的缪斯》《焚鹤人》《听听那冷雨》《青青边稔》《桥跨黄金城》等,评论集有《掌上雨》《分水岭上》,评著有《梵谷传》等。
二、写作背景
余光中先生是台湾著名的诗人,作品以表达乡愁见长。无论是诗还是文,都充满着浓浓的乡愁气息。
1974年开始,他到香港中文大学任教十年,居住在香港九龙半岛沙田一处风景优美的山上,这里面朝大海,青山连环,山的渺茫处便是莽莽苍苍的大陆。
三、重点字词
1.字音
湛湛(zhàn) 绸缪(chóu móu) 赫然(hè) 樯桅(qiánɡ wéi)
阒黑(qù) 天籁(lài) 朝暾(tūn) 蹂躏(róu lìn)
崦嵫(yān zī) 余熏(xūn) 袂(mèi) 茸蒙(mēnɡ)
奔踹(chuài) 蟠蜿(pán wān) 氤氲(yīn yūn) 夐远(xiònɡ)
2.词义
湛湛:深而清澈。
玄奥:深奥。
渺渺:远望的样子。
绸缪:缠绵。
浩淼:形容水面辽阔。
樯桅:桅杆。
……
13.沙田山居•优化全解
一览众山小
1.整体感知
余光中的《沙田山居》是一片诗化散文,语言优美,想象力丰富,情感蕴藉深沉,风格古朴隽永。
全文描写的对象是作者在香港九龙半岛的一处居住环境,主要写了围着居处的山和围着山的海。
文章首先交待自己山居的地理位置,及自己生活于其中的感受(喜与忧)(第1节);其次总体概括书斋、海与山构成的优美的环境;再次作者分层次从不同角度概括出山居所在的山在声、霞、雾、风以及噪音中的景致;最后以诗句照应开头,表露自己的思乡之情和对祖国统一的渴盼之情。
2.学法指导
全文以“站在阳台上看山景”为线索,细腻描绘居室四周海水群山变幻莫测的景色,突出“好景虽美而乡愁难遣”的主题。阅读课文时要细细体味作者对山水的光影、声音、态势、烟云的传神描绘,揣摩文章用词造句的匠心独具。在文章深厚的文化内涵表现了作者对祖国及祖国文化的热爱,从中可以去体会作者心中深深的乡愁。
庖丁巧解牛
1.文题解读
余光中于1947年—1985年任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教授。文章就是他“在其中俯仰天地,呼吸黄昏”十八个月之后写成的。全文描写的对象是作者在香港九龙半岛沙田的一处居住环境,主要写了围着我的山和围着山的海。
2.走近作者
余光中(1928~ ),台湾当代作家、文学评论家。福建永春人。余光中是台湾现代派“十大诗人”之一。他的作品的风格极不统一,一般来说,他的诗风是因题材而异的。表达意志和理想的诗,一般都显得壮阔铿锵;而描写乡愁和爱情的作品,一般都显得细腻而柔绵。出版诗集有《舟子的悲歌》《蓝色的羽毛》《钟乳石》《万圣节》《莲的联想》《五陵少年》《天国的夜市》《敲打案》《在冷战的年代》《白玉苦瓜》《天狼星》《与永恒拔河》《余光中诗选》。余光中的散文在台湾堪称一绝。散文集有《左手的缪斯》《焚鹤人》《听听那冷雨》《青青边稔》《桥跨黄金城》等,评论集有《掌上雨》《分水岭上》,评著有《梵谷传》等。
3.背景纵览
余光中先生是台湾著名的诗人,作品以表达乡愁见长。无论是诗还是文,都充满着浓浓的乡愁气息。
1974年开始,他到香港中文大学任教十年,居住在香港九龙半岛沙田一处风景优美的山上,这里面朝大海,青山连环,山的渺茫处便是莽莽苍苍的大陆。
字词梳理
1.字音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