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查看预览图

共34张,课件制作图文并茂,内容新颖,配套教案约18410字。

  小蔡教书之逍遥游配套教案          安徽宿城一中 蔡翔制作
  【课文导入】(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
  含山店梦觉作
  [唐]韦 庄①
  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
  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 
  宿渔家
  [宋]郭 震②
  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
  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 
  【注】 ①韦庄(约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曾流离迁徙于汴洛、吴越等地。②郭震:字希声,成都人。生卒年及生平不详。 
  8.韦庄在诗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现感情的?请简要分析。(5分) 
  答:诗人是用衬托的方法来表现感情的,诗人虽然到处漂泊,但好像对此并不在意,认为这是“等闲”之事;而客中一觉梦醒,思家乡,念亲人的惆怅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解答本题,要从诗歌的思想内容入手。本诗表达的是梦醒时分,诗人思念家乡与亲人的惆怅之情,但诗的第一、二句并未写其惆怅,而是写自己“等闲挥袂”“别家”“客天涯”的豪迈和潇洒,毫无悲切之感,而诗人恰是以此来衬托自己的惆怅之情。
  9.两首诗都写到“灯前”,这两处“灯前”各自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6分) 
  答: 韦诗中,“灯前”表现了诗人旅途漂泊中的凄美、失神、惆怅之情;郭诗中,“灯前”表现了诗人住宿在渔家所感到的温暖、愉悦之情。
  [解析] 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解答本题,首先要结合诗歌文本,抓住关键词“惆怅”“笑说”进行分析。其次要审标题。《含山店梦觉作》,显然是夜梦醒来之作,其感情是惆怅的;《宿渔家》,渔家(樵)是隐居(闲适)类意象,其感情应该是愉悦的。再次要知人论世,通过对韦庄的注释我们可以分析出其漂泊之意。
  【作者简介】庄子(前369-前286),汉族,姓庄名周,字子休,享年84岁。楚庄王后裔,庄氏得姓始祖,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中国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辩论家。系出楚国公族,后因吴起变法楚国发生内乱,先人避夷宗之罪迁至楚国蒙地。庄子生平只做过地方漆园吏,因崇尚自由而不应同宗楚威王之聘。庄子与道家始祖老子同为楚人,并称“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
  【作品简介】《庄子》又名《南华经》,是道家经文,是战国早期庄子及其后学所著,到了汉代道教出现以后,便尊之为《南华经》。《庄子》书分内、外、杂篇,原有五十二篇,乃由战国中晚期逐步流传、揉杂、附益,至西汉大致成形,然而当时所流传的,今已失传。所传三十三篇,已经郭象整理,篇目章节与汉代亦有不同。内篇大体可代表战国时期庄子思想核心,而外、杂篇发展则纵横百余年,参杂黄老、庄子后学形成复杂的体系。 其书与《周易》《老子》合称“三玄”。
  庄子的文章,想象奇幻,构思巧妙,多彩的思想世界和文学意境,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瑰丽诡谲,意出尘外,乃先秦诸子文章的典范之作。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养生主》中的“庖丁解牛”尤为后世传诵。
  【解题及创作缘由】逍遥游:无所羁绊、无所依靠、无所凭借、悠然自得的意思。庄子天才卓绝,聪明勤奋,“其学无所不窥”(《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