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280字。
《说不尽的狗》教学设计
广州市第十六中学 陈丽霞
教学目标:
1、理清全文一环扣一环、由表及里的思路;
2、揣摩并分析文章幽默轻松的语言特点。
教学重点:理清思路,把握主旨
教学难点:揣摩分析文章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起狗,我相信大家一定有说不完的话,文学家孙绍振也是这样。不过今天在学习孙先生的这篇《说不尽的狗》之前,我们来看看我班戏剧社的几位同学是怎样把这篇文章改编成一幕情景短剧的?有请——
二、理清思路,把握主题
⑴情景剧表演并分析此剧反映什么现象。
学生自编自演情景短剧《宠物不得入内?》,内容为餐厅前一位欲带狗入内吃饭的西方人和一路过的中国人之间的一场争执。剧本里学生很巧妙地设计了很多有关狗的熟语作为台词,如:狗仗人势、狗东西、瞎了狗眼、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狗改不了吃屎等。
明确:此剧反映中国人和西方人对狗的态度是截然不同的。
⑵研讨1:《说不尽的狗》一文中,既然“说不尽”,那么到底围绕狗说了什么呢?
明确:如①中国有关狗的熟语,如狗家伙、狗东西、狗主意、狗德性、神头狗面、狗头军师、狗眼看人、狼心狗肺、狗尾续貂等(见P85页)
②西方人对狗的态度:许多家庭都养着一条以上的狗,倒狗屎盆,遛狗∕挖空心思为狗选择贵族名校∕狗校文凭封面上是主人的照片,并和结婚证摆在一起,放在古董盒里∕讨好女主人的方式是夸她的狗比她的孩子聪明∕如婴儿情人般搂在怀中,亲吻爱抚∕屡次邀请夸奖了自己狗的人去做客等(见P83页和P84页)
③作者的一些经历和看法:虚伪称赞朋友的狗,结果再次被邀请做客∕属狗的当大官发大财为国捐躯为民请命是慈善家∕把自己的女儿称作是小狗∕出于一种汉民族的集体无意识的历史积累善良的汉人对狗实在成见太深,这实在是中国的特殊国情等(见P84页和P86页)
研讨2:作者为什么要说狗?
①“香港岭南大学翻译系的陈德鸿博士,请我为他们系作报告,我实在心有惴惴……又很难完全意会的。”(见P83页)
②戈培尔:谁要在我面前讲文化,我就拔出手枪来。∕钱钟书:许多人连中国语言、西方文字都没有弄清楚,就要说什么比较文学,对这种人,我也要拿出手枪来。∕孙绍振:当陈德鸿博士请我去讲比较文学时,我本想带刀去会场自杀的。(见P86页)
明确:中西方对狗的态度的差异→翻译的艰难→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从中可见作者对西方文化的深刻理解及对学问的谦虚之情)
⑶列举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现象体现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如:中国人见面问好常握手而西方人则习惯拥抱;中国人要等客人散后才打开礼物而西方人习惯当面拆封礼物;中国人习惯用竹筷而西方人习惯用刀叉;中国人把龙作为中国人勇敢、坚强、一往无前精神的象征而西方人认为龙是邪恶而具攻击性的代名词等。
三、揣摩分析语言特点
⑴析幽默(发现幽默之处并不难,难的是发现它为什么幽默)
结合课文相关语句分析其幽默风趣的语言效果如何产生。
如:①“你一进门,它就撞过来,对你显示那西方美人的热情,把柔软的然而脏得发黑的前爪伸给你握,完全是一派古典浪漫主义的诗人风范。”(反语、拟人)
②“我是小狗,你是什么?……也就是说骂了自己两千天。而且骂得乐滋滋的。”(自我调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