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700字。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案
[德]海因里希•伯尔
教学目标:
1、读懂小说,把自己在阅读过程中不明白的问题拿出来,和同学、老师交流,相互帮助,相互启发,试图理解小说作者的叙事意图——他讲了个什么故事。
2、认识战争与人的关系、战争给人心灵和肉体上以及人类甚至人类文化带来的巨大伤害,同时引发对战争的思考,激发珍爱和平、热爱祖国、励志图强的情感。
教学重点:
对战争与人的关系有进一步的认识,了解战争的本质根源。
教学难点:
认识战争与人的关系、战争给人心灵和肉体上以及人类甚至人类文化带来的巨大伤害。
教学过程:
一、基础过关
(一)正音
窗帷(wéi) 粗犷(guǎng) 胡子茬(chá) 腓特烈(féi) 憎恶(zēnɡ)
甲胄(zhòu) 搪瓷(tánɡ)
(二)作者介绍
海因利希•伯尔
1、1917年出生于德国科隆一个雕刻家家庭。
2、二战爆发,征兵入伍,历时6年,后被俘入战俘营。
3、1972年,伯尔由于“凭借他对时代的广阔视野,结合典型化的灵敏技巧,对复兴德国文学作出了贡献”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4、被称为“德国的良心”,1985年去世,联邦总统亲自抬棺为他送行。
5、他把德国人的灵魂从俾斯麦和希特勒的阴影里解救出来。
二、研习文本
1、我们先按照传统小说的阅读方式,来梳理一下小说的大致情节。
复述小结
时间:盟军已经攻入德国,一个夜晚。
地点:战地医院。
场景:火光冲天,炮声不绝。
情节:“我”是一名德国士兵,受了战伤,但“我”始终想知道“我到底受的什么伤?”到最终伤口的包扎被解开,我才终于意识到:我失去了双臂和右腿。“我”又是一名中学生,“我”对“我”所在的位置进行了反反复复的内心斗争和确认,最终由“我”所写的铭文得以确认:这里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