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爱生命同步课件+教学资源+课时作业:
我与地坛.ppt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ppt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教学资源链接.doc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课时作业.doc
鸟啼 教学资源链接.doc
鸟啼.ppt
鸟啼课时作业.doc
我与地坛教学资源链接.doc
我与地坛课时作业.doc
最后的常春藤叶 教学资源链接.doc
最后的常春藤叶.ppt
最后的常春藤叶课时作业.doc
【教学设想】
一、教学目标
1.整体把握全文结构,领悟全文深刻意义,并能畅谈自己所受到的启迪。
2.体味作者质朴的语言,诚挚美好的感情,体悟其深刻的哲理。
二、教学重难点及解决方法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作者积极乐观和顽强的人生态度并受到教育。
透过朴实无华的语言,领悟全文的深刻意义,并能谈出自己的切身体会。
三、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马克•吐温说过,19世纪有两个奇人,一个是拿破仓,一个是海伦•凯勒。身残志坚的海伦•凯勒不仅以她的人格而且以她的作品,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海伦•凯勒在常人难以想像的困境中,发出了生命的最强音。今天我们来学习海伦•凯勒的著名文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二、让学生说说自己所知道的有关海伦的故事
海伦•凯勒(1880—1968),美国女作家、教育家。生于亚拉巴马州。19个月时患病,两耳失聪,双目失明。7岁时,安妮•沙莉文担任她的家庭教师,从此成了她的良师益友,相处达50多年。在沙莉文的帮助下,海伦就读于马萨诸塞州剑桥女子学校,又入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学院,1904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在大学期间写了一本书《我生活的故事》(1902)叙述她如何战胜病残,不仅给盲人而且给成千上万人带来了鼓舞。这本书被译成5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国流传。以后她为许多杂志撰写文章,还写了几部自传性小说:《我所生活的世界》(1908)、《从黑暗中出来》(1913)、《我的信仰》(1927)、《中流——我以后的生活》(1929)、《愿我们充满信心》(1940),在这些著作中她表示黑暗与寂静并不存在,她自己也是个有理智的人。1936年沙莉文逝世,波丽•汤普逊接替,也成了她的好朋友。凯伦后来成了卓越的社会活动家,她到美国各地、欧洲、亚洲发
……
一、基础巩固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怜悯(mǐn) 翌日(yì)
装束(shù) 蓓蕾(bèi)
B.禁锢(jīn) 滑稽(jī)
虔诚(qián) 粗糙(zào)
C.熟悉(xì) 憧憬(chēnɡ)
恬静(tián) 铭刻(mínɡ)
D.短暂(zàn) 一瞥(piē)
拘泥(ní) 白桦林(huà)
【解析】 B项,“禁”读jìn,“糙”读cāo;C项,“悉”读xī,“憧”读chōnɡ;D项,“泥”读nì。
【答案】 A
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轮廓 简朴 敞开 变换莫测
B.兴衰 苍桑 辨别 千姿万态
C.雕像 相貌 朦胧 灿烂夺目
D.遗漏 樊笼 鹊跃 赏心阅目
【解析】 A项,“换”应为“幻”;B项,“苍”应为“沧”;D项,“鹊”应为“雀”,“阅”应为“悦”。
【答案】 C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二天的夜晚,戏剧文学中的许多高大形象争先恐后地出现在我的眼前。
B.山上的石头奇形怪状,有的像猴子嬉戏,有的像双龙衔珠,有的似莲花盛开,真是巧夺天工。
C.她的演技,可以说已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她扮演的慈禧太后栩栩如生,演得真是绝了。
……
【教学设想】
一、教学目标
1.体会大自然中存在的生命意义。
2.体会劳伦斯对生与死的思考。
二、教学重难点及解决方法
1.重点是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描写场景和形象,安排议论和抒情的。
2.难点是理解作者对“生命”与“死亡”的思考。
三、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国作家史铁生瘫痪之后,坐着轮椅,每天来到地坛,在时空的交叉处,思索着历代哲学家们都苦思了一生的问题——死与生,感情深厚隽永,哲理含蓄博大,感人至深。今天我们体会一下外国作家劳伦斯对“生命”与“死亡”的思考——《鸟啼》(板书)。
二、检查预习:注音
田凫fú 椋鸟liáng 老饕tāo 慰藉jiè 攫住jué 笨拙zhuō 束缚shù 潜力qián 炽热chì 跌宕diē dàng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理清文章的脉络,全文共15段,划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1―5自然段)主要写严寒过后,春天来临,鸟儿的啼鸣。
第二部分:(6―15自然段)侧重写鸟的啼鸣给人类的启示,写“我们”的思考。
四、文本研习
1.找出文章开始对鸟儿死亡场景的描写,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 鸟儿死亡场景让人倍感凄凉,然而在天气转暖之后,鸟儿不停地啼鸣,呼告了一个春天新世界的到来,显示了一种生命本身的张力。作者把鸟尸与鸟啼进行对比,更加肯定了生命力量的不可阻挡。
2.作者笔下的小鸟是怎样的形象?找出文中描
……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田凫(fú) 老饕(tāo)
慰藉(jí) 笨拙(zhuō)
B.潺潺(chán) 崭新(zhǎn)
骇人(hài) 悄然(qiāo)
C.摇曳(yiè) 隐遁(dùn)
窒息(zhì) 蝙蝠(biān)
D.跌宕(dànɡ) 振作(zhèn)
阻挠(náo) 降临(lín)
【解析】 A项,“藉”应读jiè;B项,“悄”应读qiǎo;C项,“曳”应读yè。
【答案】 D
2.下列词语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隐秘 蔷微 喷涌 灌水丛
B.苍穹 椋鸟 滞留 番红花
C.晶莹 攫住 惨骸 势不可挡
D.蛰伏 撕裂 昊天 暴发革命
【解析】 A项,“蔷微”的“微”应为“薇”;C项,“惨骸”的“惨”应为“残”;D项,“暴发革命”的“暴”应为“爆”。
【答案】 B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谈起这些,他总不免感叹人心向背、世情险恶,觉得自己孤弱无援。
B.生杀予夺的鬼子一进村,见什么抢什么,见一个杀一个。
C.这次回乡,小王不是外出打工前的模样了,你瞧他,一身西装,洋洋洒洒。
D.所有同类题材绘画和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比起来,都黯然失色。
【解析】 A项,“人心向背”指人们的拥护或反对,与语意不符。B项,“生杀予夺”是确定生死赏罚的意思,句中只有“杀”和“抢
……
【教学设想】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自读和老师指导,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并且一定程度上能有所分析评价,借鉴吸收。
2.理解、体味史铁生对生命以及其苦难的感悟。
3.学会感受母爱、理解母爱。
4.理解地坛描写与抒情的关系。品味作者沉静、绵密、抒情的语言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及解决方法
1.理清文章思路和结构。
2.作者传达怎样的复杂感受。
3.反复诵读文章、讨论与指导相结合。
三、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课前听音乐。说出音乐名和作曲者?
简介贝多芬:贝多芬,28岁开始耳朵有病,听力逐渐衰退,到32岁基本上已丧失听力。《命运》交响曲是在他完全丧失听力的情况下创作的,面对不幸,贝多芬“扼住命运的喉咙”,谱下了音乐史上光辉的乐章,也奏响了人生的最强音。历史上像贝多芬这样勇敢抗争不公平的人很多,今
……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各组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地坛(tán) 荒芜(wú)
宿命(xiù) 失魂落魄(pò)
B.炫耀(xuàn) 坍圮(pǐ)
嘈杂(cáo) 轰然坠地(zhuì)
C.熬夜(áo) 肆意(sì)
灼烈(zhuó) 情不自禁(jìn)
D.姿势(zī) 斟酌(zuó)
步履(lǚ) 诲人不倦(huì)
【解析】 A项,“宿”应读sù;C项,“禁”应读jīn;D项,“酌”应读zhuó。
【答案】 B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哀怨 截瘫 甘之如怡 自我安慰
B.祭坛 雕栏 半途而费 窸窸窣窣
C.安详 车辙 旁征博引 九坛八庙
D.倔强 羞涩 撕叫不停 骄阳高悬
【解析】 A项,“甘之如怡”的“怡”应为“饴”;B项,“半途而费”的“费”应为“废”;D项,“撕叫不停”的“撕”应为“嘶”。
【答案】 C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司机张师傅冒着生命危险解救乘客的事迹,一经新闻媒体报道,就被传得满城风雨,感动了无数市民。
B.近年来,在种种灾害面前,各级政府防患未然,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力争把人民的生命财产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C.这些“环保老人”利用晨练的机会,将游客丢弃在景点的垃圾信手拈来,集中带到山下,分类处理。
……
【教学设想】
一、教学目标
通过对小说的研习,使学生对生命有新的感触和认识:坚强信念、珍爱生命。
二、教学重难点及解决方法
这是欧•亨利的代表作之一,作者在作品中着力弘扬了人性美,展示人们向往人性世界的美好愿望。作品可学习的东西很多,比如结构艺术、语言艺术、小说内涵等,对于这幅人性世界的千古名画,拟采用朗读讨论法,让学生在赏读、研读的过程中,感悟小说震撼人心的力量,同时引导学生加深对生命的思考与认识。
三、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能想像吗?常春藤上的一片叶子竟然挽救了一个年轻而又几乎失去希望的生命。这究竟是怎样神奇的一片叶子呢?是什么力量使它奇迹般的永不凋落?让我们带着好奇一起走进美国作家欧•亨利的著名短篇小说《最后的常春藤叶》。
二、简介作家及其创作情况(多媒体展示)
欧•亨利(1862—1910),美国作家,以其众多的作品及作品的巧妙构思和幽默赢得了世界范围的赞誉,成为美国独树一帜的杰出短篇小说家。与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其代表作为《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等。
三、先找同学来概述一下故事情节
四、研读文本
1.大家读了小说,一定会有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请同学们畅所欲言,来谈一谈你认为这篇小说最震撼人心的是哪一个情节?
【明确】 最震撼人心的情节当属出乎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的意外结局。
2.原来最后一片叶子是贝尔曼画在墙上的。请根据文章中
……
一、基础巩固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苔藓(xiǎn) 扶弱济困(jì)
掺酒(chān) 出殡(bìn)
B.瞥见(piē) 蹑手蹑脚(shè)
昵称(nì) 狭窄(zhǎi)
C.门槛(kǎn) 着想(zháo)
一幢(zhuànɡ) 砖砌(qì)
D.模特(mó) 编辑(jí)
唠叨(láo) 瞅一眼(jiū)
【解析】 B项,“蹑”应读niè;C项,“着”应读zhuó;D项,“瞅”应读chǒu。
【答案】 A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微弱 残缺 明目张胆 一愁莫展
B.凝视 脱落 错综复杂 面色惨白
C.困倦 神秘 弱不经风 撒手而去
D.倾泄 暴燥 一幅杰作 凄风苦雨
【解析】 A项,“愁”应为“筹”;C项,“经”应为“禁”;D项,“泄”应为“泻”,“燥”应为“躁”。
【答案】 B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冥冥中似乎有什么使那片叶子不掉下来,________了我过去是多么邪恶。
②靠近叶柄的颜色还是深绿的, 但是锯齿形的边缘已染上了枯败的黄色,它________挂在离地面二十来英尺的一根藤枝上面。
③女人的手指________了一下, 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
A.启示 傲然 震动 B.启事 傲然 振动
C.启示 毅然 振动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