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朱自清)
语文:第9课《春》教学课件(语文版七年级上册).ppt
语文:第9课《春》第1课时教案(语文版七年级上册).doc
语文:第9课《春》第2课时教案(语文版七年级上册).doc
语文:第9课《春》练习(语文版七年级上册).doc
语文:第9课《春》音频朗读(语文版七年级上册).mp3
节次 第1课时 备课人 赵群友 授课时间 总课时数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领会文中描写景物委婉细致,用词准确、生动,比喻形象鲜明,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 训练有感情地朗读文章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了解写景散文的基本特点。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感受课文中所表现的自然美。
教 学 重、难 点 体会用词准确、生动,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大自然是丰富多彩的。你看,那峰峦雄伟的高山,那波澜壮阔的大海,那喷薄而出的红日,那姿态万千的彩云……真是美不胜收,令人心旷神怡。而绿满天下、花开遍地、生机勃勃的春天,更是大自然的杰作。你们都已经历过十多个春天了,能否用一句饱含情感的语言说说你对春天的深刻感受?
小结:感受真够深刻。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对“春”又有什么独特的感受呢?今天我们就共同来学习他写的一篇课文《春》。
二、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省扬州市人,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欧游杂记》、《背影》,以及一些文艺论著,收在《朱自清文集》里 。
散文代表作有:《绿》、《春》、《荷塘月色》、《背影》等。
三、预习课文
1、字音: 黄晕(yùn) 酝酿(yùnliàng) 蓑笠(suōlì) 嘹亮(liáo)
应和(hè) 烘托 (hōng) 宛转(zhuǎn) 欣欣然(xīn)
2、多音字: 涨:水涨起来了(zhǎng),涨红了脸(zhàng);
和:和面(huó),应和(hè),
晕:黄晕(yùn),晕头转向(yūn);
散:散在草丛里(sǎn),散会(sàn)
薄:薄烟(báo),薄荷(bò),薄酒一杯(bó)
3、字词理解:见课件。
四、朗读课文
1、朗读要求:朗读时,要在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感情基调的基础上,通过停顿的长短、读音的轻重、语速的快慢和语调的抑扬,表达出内心的感受。
2、朗读示例:听配乐朗读。
3、学生朗读、齐读。
五、整体感知
1、出示第一组尝试题,学生初读课文后回答问题,理清思路。
①1、本文按照什么顺序描写春天的?
明确:本文是按照盼春、画春、赞春的顺序描写春天的。
②本文可以分为哪几部分?作者在文中描绘了春天的哪些景物?
本文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段) 盼春;
第二部分(2-7段)画春;五幅图: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第三部分(8--10)赞春。
六、学习盼春
1、作者以怎样的心情迎接春天的来到?哪个词明确地告诉我们春天还没有来到?
明确:急切,喜悦。“盼望着,盼望着”。为什么要连用两个呢?这样叠用,更能表达作者向往春天的急切心情。“近”用得十分准确,告诉我们春天还未来到。
2、轻声读第1节,体会四个词尾的作用。
明确:两个“着”,两个“了”,给我们 以非常柔和、亲切的感觉。
3、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明确:反复,拟人。
七、课堂小结
奋斗、追求、创造是春天赋予人们的神圣使命,因此,生活才有收获、希望才更美好、未来才更辉煌。所以,我们要珍惜自然的春天、更要珍惜人生的春天。我们要振奋精神、鼓足干劲,为人生、为理想而不懈奋斗。
八、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以活泼,欢乐,给人以美好希望的语气来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