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5380字。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文中人物及文体常识。
  2、理清本文的行文脉络。
  【教学重点】
  了解有关文体知识
  【教学难点】
  划分层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司马迁在《史记》中写道:“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是的,文天祥舍生取义,用热血谱写了一首人间绝响的正气之歌,他死而无憾;谭嗣同用自己的鲜血洗亮了人们的眼睛,告诉人们继续走变法图强的道路,“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的豪言壮语,仿佛在我们心中回荡,他虽死犹生;明代张溥先生的《五人墓碑记》同样记述了五位义士英勇就义的壮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板书课题)
  二、检查引导
  1、给下列划横线的字注音。
  蓼洲(     )逆阉(     )湮没(      )皦皦(     )旌(     )
  缇骑(     )溷藩(     )傫然(      )逡巡(     )抶(     )
  猝发(     )投缳(     )户牖(      )扼腕(     )詈(     )
  匹夫(     )社稷(     )冏卿(      ) 赀财(     )褒美(    )
  2、作者简介
  张溥(1602—1641)字天如,号西铭,明末太仓(江苏省太仓)人。晚明政治活动家和文学家。张溥自幼勤学,所读书必手抄六七遍,因此他命名自己的书房为“七录斋”。张溥青年时期正值魏忠贤阉党专政、东林党人受到残酷镇压的时代。他怀着救国救民的强烈愿望,以继承东林为己任,结纳社会上有节气、有操守、有学识的士大夫知识分子,重视发现和推举有操守的学者,组织了爱国社团“复社”,成为“复社”的领袖。
  在文学上,针对当时士大夫空疏不学的弊病,他提出“兴复古学”的主张,同时强调“居今之世”,必须“为今之言”“各为有用”。他写过不少抨击时政的文章,内容充实,风格质朴,曾编辑《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著有《七录斋集》。
  3、解题(文体常识)
  碑记,又称碑志,原是刻在石碑之上,记述死者生前的事迹,评价、歌颂其功德的一种文体。从立碑的地点和用途上分,有山川碑、宫室碑、桥道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