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100字。
【教学目标】
(1)阅读有关杨绛文章,初步了解她与她所写的《老王》的那个生活的时代
(2)在文中找出文章体现作者感情的中心句;
(3)通过问题研讨、分析知道作者所交往的人力车夫是一个底层劳动者在不幸的生活中不改善良纯朴的天性,体味其中作者所寄寓的深厚情感。
【过程与方法】:
(1)课前初步阅读,提问,找出理解文章的障碍。
(2)在课堂上研讨、分析问题,明白车夫不变的善良天性与作者对人间的苦难总是能充满同情与悲悯的情怀。
【教学重点】明白车夫不变的善良天性与作者对人间的苦难总是能充满同情与悲悯的情怀。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教 具】投影仪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学生自读课文,对文章中有疑问处提问。
研习课文:
1、收集学生问题,形成一个主体框架性问题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脑。
2、师生共同研究主体问题——“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3、从主体问题出发,生成几个层面来分析主体问题,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师生合作分析:
4、“不幸的人”指谁?怎么不幸?(眼、家、三轮车)
提示1:“不幸的人”指谁?
一 、说说老王(1.老王的眼。2.老王的家。3.老王的三轮车)
害,而神伤常甚于体痛。
第二,杨绛主观上认同“好人一生平安”、“好人好报”的信条(当然善良的人皆有是心),老王毫无疑问是“善者”之一而遭此恶病,恻隐之心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