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6780个字。
《春酒》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体会本文细节描写的情趣;了解母亲的性格品质;感受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
2.通过感情朗读,体会本文细节描写情趣;通过合作学习概括母亲品质。读是领会文章情致的最好方法。可以默读,体会文中深情;然后再带感情朗读,力争读出文中情感,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学习语言,体验情感。
3.感受童年的美好生活,领悟文章中所含的思念故乡、追思亲人的情感意蕴。
【教学重难点】
1.体会本文细节描写的情趣意蕴。
2.了解母亲的性格品质。
3.感受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
4.本文中所含的思念故乡、追思亲人的情感由于学生生活阅历所限不易感受,是教学中的难点。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每个人都有难忘的童年。说起童年时光,我们很容易想到这样的画面:天真无邪、无忧无虑、父母堂前、外婆膝下……是的,童年的确可以说是人生中最朴素、最纯真、最美好的岁月。今天就请大家打开记忆的闸门,我们以“新年”为话题,来谈谈自己的童年,好吗?可以说故事,也可以说民俗、说感受。
学生畅谈自己童年过新年的经历感受。
你们想知道在我国浙江温州一带,人们过年又有些什么习俗么?现在就让我们随着台湾女作家琦君一起走进她的童年往事:《春酒》。
二、简介作者,了解写作背景
琦君,1918年生,台湾女作家。原名潘希真。浙江永嘉人。14岁就读于教会中学,后毕业于杭州浙江大学中文系,师从词学家夏承焘。1949年赴台湾,在司法部门工作了26年,并任台湾中国文化学院、中央大学中文系教授。后定居美国。琦君以撰写散文开始她的创作生涯。代表作品有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30余种,包括《烟愁》、《细纱灯》(获中山文艺创作奖)、《三更有梦书当枕》。
琦君的散文,多写童年记忆,母女之情,友伴之谊。但这不是单纯的回忆。童年,在她的文章中已经具有一种超凡脱俗的光辉,已是达到“真善美”和谐统一的人生境界。儿童圣洁的心灵,美好的生活情趣,在她的文章中毋宁说是一种对人性的讴歌和向往,尤其在龌龊现实的映衬之下,琦君笔下的童心童趣更几乎是人生永难企及的乐园,令人向往,令人怅惘。在琦君50多本文学作品中,童年、故乡、亲人、师友占据了她创作题材的绝大部分,她以中国传统的温柔敦厚的情怀,以细腻温婉的笔致,营造了一个只属于她的艺术世界。
三、整体感知,体会感情
1.检查预习,掌握字词。
屏幕出示本课生字词,要求学生正确读出字音,并将拼音批注在书上。
2.朗读课文,体会感情。
让学生大声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学生朗读后回答: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
3.概括事件,品味情趣。
围绕思乡作者写了几件事?默读课文用简练的语言加以概括。
学生讨论后明确:三件事:过新年,吃春酒,吃会酒。
过新年,吃春酒,吃会酒在哪里都会有,但在文末作者却说那“究竟不是地道地家乡味啊。可是叫我到哪儿去找真正的家醅呢?”仔细研读课文,你认为在这三件事情的叙述描写中,哪些细节描写体现出家乡味是“真正的家醅”?自选一件事情,品读赏析,体会家乡味道。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