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0750个字。

  《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感受民俗风情;品味作者的语言特色。体味文章蕴涵的情感和生活情趣。
  2.问题探究了解端午风俗;品读赏析体会汪曾祺散文特点。
  3.学习作者善于在平实的生活中发现诗意的美,学会感受生活中的种种快乐、悲苦、平淡,品味日常生活的动人底蕴。
  【教学重难点】
  1.品味本文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特色。
  2.引导学生调动自身的生活体验,感受日常生活中蕴涵的无穷乐趣。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重点:了解作者家乡端午风俗,以及高邮鸭蛋的特点,体会作者对家乡的感情。
  一、展示风俗,导入新课
  (展示中国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端午节的代表性事物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你们能猜出图片展示的各个节日的名称吗?请学生看图竞猜。
  (图片停留在端午节画面)同学们,每到端午节的时候,你的家乡都会有哪些风俗习惯呢?请你说一说。
  学生说自己所知道的家乡端午节风俗。如:吃粽子,赛龙舟,挂艾叶等。
  那么在作者汪曾祺的家乡高邮,每到端午节的时候又会有哪些风俗呢?带着问题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汪曾祺的散文《端午的鸭蛋》。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1.自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划出不会读的生字词。读完后请学生提出不会读或不理解的字词。教师引导学生标注拼音或查字典释义。
  2.再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请学生分自然段朗读全文,同时请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在书上划出相关语句。
  学生读后,请同学讨论明确:第一段以“家乡的端午,很多风俗和外地一样”开头,介绍了“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喝雄黄酒”等风俗;又列举了“放黄烟子”、吃“十二红”这两种较为独特的风俗。七种风俗,一笔一笔写来,丝毫不乱。
  三、研读课文,深入探究主题
  1.在端午节的种种风俗习惯中,让作者最为难忘的是拿一个习俗?
  学生回答明确:端午的咸鸭蛋。
  2.为什么端午的咸鸭蛋让作者久久难以忘怀?请从文中找出作者评价家乡鸭蛋的一句话。
  学生回答后明确:第二段“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
  3.请同学们跳读课文2-6段,思考作者家乡的高邮鸭蛋“好”在哪里?要求: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好在哪里?并结合语句作具体分析。
  学生讨论后明确:作者家乡的鸭蛋“好”在:(1)名气大。每当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可见高邮的咸鸭蛋名气之大;另外,上海的店铺里卖咸鸭蛋必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