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480个字。

  《敬畏自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识记、理解生字词;品味富有哲理的语句,提升驾驭语言的能力。
  2.读课文、抓关键句、理思路、明主旨、质疑引申;自主、合作、探究。
  3.辨证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树立环保意识,培养科学理性精神。
  【教学重难点】
  理解作者所说的“敬畏自然”的内涵;培养探究性阅读能力。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流程】
  整体感知,自主探究——品味语言,合作探究——质疑思辨,拓展研究

  第一课时

  一、赏图片,谈看法,导入新课

  1.问题:大自然神奇无比,人类也卓有成就。如何看待它们之间的关系?
  2.自由谈。
  3.让我们一起走进《敬畏自然》一课,与文章、与作者对话,倾听作者睿智的谈论。
  二、整体感知,自主探究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蓬蒿(hāo)    深邃(suì)    狼藉(jí)    混淆(xiáo)   相形见绌(chù)
  2.再读课文,探究题旨:怎样理解“敬畏自然”的内涵?
  探究导航:
  (1)“敬畏”的含义是什么?
  明确:敬重、畏惧
  (2)“敬重自然”意味着应该怎样对待自然?
  明确:就是充分认识自然的伟大,充分认识自然界的一切都有存在的意义。自然界的奥妙是无穷无尽的,自然界的一切事物的生成,包括人类的生成,实在太神奇了,承认人类自身也是自然的一个组成部分,人类的智慧、人类的创造是无法与大自然相比的。
  (3)为什么要“畏惧自然”?
  明确:现代人的“畏惧自然”与原始人对大自然的畏惧是不同的。可以从“爱护自然”一语中探得它的含义。破坏大自然,必然遭到大自然的惩罚。大自然的处罚是无情的,是令人畏惧的。
  (4)“畏惧自然”是不是意味着无所作为?应该怎样正确对待自然?
  明确:不是这样。人类应该调整自己与大自然的关系,不应该与它对立起来,自然界不是人类征服的对象,人类应该与大自然求得和谐的发展,在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过程中,要使自然界更美好,从而使人类的生存更为美好。
  三、理清思路,总结结构
  方法:提取概括——归纳整理——分出层次
  点拨:提取或概括出能表现作者观点的关键语句。
  ①人类宣称“征服自然”,实在是自不量力的妄想。
  ②在大自然面前,人类的智慧没有理由过分自傲。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