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单元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第3单元整体备课教案.doc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第3单元第7课《记念刘和珍君》教案.doc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第3单元第8课《小狗包弟》教案.doc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第3单元第9课《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案.doc
整体把握
本单元所选三篇散文均为写人记事的佳作。它们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记念刘和珍君》、《小狗包弟》,它们描写悲惨、忧伤之事,表悲悼、愤怒或者怀念之情,给人以沉重感、正义感;第二类是《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描写先师形象,表达敬爱之情、诙谐之趣,给人以轻松感,幽默感。
在教学本单元的散文时,应该深入的考虑作品中人物的遭遇、行为,展开个性化的思考,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记念刘和珍君》是中学语文课本中的传统篇目,在这篇课文中,可以引导学生随着鲁迅先生深刻而稳健的笔触,去了解与“三一八”惨案这一历史事件相关的事实,与鲁迅先生那“出离的愤怒”和“浓黑的悲凉”产生同感。《小狗包弟》课文是巴金《随想录》中的名篇,它讲述了作者家中的一条可爱的小狗在“文革”中的悲惨遭遇,从一个侧面反映那个疯狂时代的惨无人道的现实;文章还描写了小狗的悲惨遭遇留给作者心中永难磨灭的创痛,表达了深重的悲悯、歉疚和忏悔之情。《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这篇课文题为记一次演讲,好像是记事,其实是写人,通过写一次演讲的情景来表现梁任公的一些特点,表达对老师的崇敬之情。
本单元的课文描写的是一个个人物的一个个片段故事,教学这些课文首先要分析人物,要分析人物就得分析这些小片段,要分析这些小片段就要抓细节描写,抓细节就要抓作品中人物的外貌描写、言行描写和心理描写,以及与人物相关的社会事件和社会环境描写。如鲁迅对刘和珍平日保持温和的神情、与老师交往注重礼节的描写,既证明受害者是一群纯正的青年学生,也证明段祺瑞执政府的疯狂无理和反动文人造谣的阴险无耻;至于梁实秋笔下的梁任公,几个精彩的细节即把他们的性格显现无遗。
写人记事散文固然重在记叙,但抒情必不可少,作者在表现人物的特点和品质的同时,还表达作者对人物、对社会的情感判断,作者的个性气质、情感襟怀都在文章中充分显现出来。这些课文篇篇都有作者的真“我”,我们能从中看到悲伤愤怒的鲁迅、伤心悔恨的巴金、诙谐幽默的梁实秋。阅读散文就要注意品情味,情味不局限于情感,还包括情趣、趣味等,情感、情趣和趣味是散文中的灵魂、核心。
散文以“散”名世,形式活泼,章法自由,那么与此相应的文章线索必不可少,散文的线索大致有三条:情的线索,理的线索,事的线索。《记念刘和珍君》全然顺着作者感情构造章法,处处洋溢着作者的激情,议论、抒情随处可见,而有关刘和珍的行事散见于全文各处,并无完整的成片成线的叙述;《小狗包弟》则有所不同,全然顺着故事发生的时间次序构造章法,作者的感情抒发主要见于文章后半段。《记
……
主备人:陈耀德
讨论参与人: 滕先科 梁希俊 吴万彪 赵秉忠 罗佩 黄生延 刘强
讨论时间:2014年9月23日 星期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整体感知,清理思路,把握内容与主旨。
2.理解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提高理解句子含义及表达作用的能力。
3.学会依据作者的感情、摘录关键词语梳理行文脉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知帝国主义、封建军阀及御用文人的凶残卑劣,学习爱国青年的革命精神。
教学重点
1.整体感知,清理思路,把握内容与主旨。
2.学习记叙议论抒情融为一体的表达,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3.品味关键词语句子的深刻含义。
教学难点
1.梳理文脉,分析结构及局部思路。
2.理解作者悲愤交加的复杂感情。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关键在于引导学生敢于去思考、敢于去表达)
课时安排:三课时。
先学指导
预习《记念刘和珍君》,完成《高考领航》“课前预习案”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教学要点:整体感知课文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一)导入:译著尚未成功,惊闻殒星,中国何人领呐喊;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横批:痛失巨匠
(二)展示目标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通读全文,整体感知课文。
3.结合“基础梳理”,掌握基础知识。
二、提出问题,指导自学
1.借助“自主学习导航”,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朗读课文,梳理思路。
3.初读感知,体会作者情感。
三、合作探究,互动交流
1.借助“自主学习导航”,小组内互相交流检查,充分掌握基本要点。
2.小组讨论,梳理思路。
写作缘由:第一二部分;烈士事迹:第三四五部分;事件意义:第六七部分。
3.针对上述思路,分别说说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4.文中写了哪几类人?作者对他们的感情分别是什么?
讨论明确:
……
主备人:陈耀德
讨论参与人: 滕先科 梁希俊 吴万彪 赵秉忠 罗佩 黄生延 刘强
讨论时间:2014年9月23日 星期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整体感知,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作者情感的变化。
2.认识“文革”对人身心造成的巨大伤害。
过程与方法
1.速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感受作者情感的变化。
2.培养学生自己动手合作探究的能力,学习文章以小见大的写法及记叙与抒情相结合的表现手法。
3.认识“文革”十年给人带来的难以抚平的伤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文革给人身心造成的巨大伤害。
2.感受巴金严于解剖自己的伟大人格,培养学生的反省忏悔意识。
教学重点:
领悟作家深刻的思想和真挚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反省忏悔意识。
教学难点:
正确评价作家放弃小狗包弟的行为。
教学方法:
1.搜集一些有关“文化大革命”的历史资料,在了解作品相关的时代背景的基础上学习本文。
2.课堂合作探究法。
教学安排 两课时
先学指导
1.学习本文,可以从两个视角切入:
一是从小狗包弟的角度,看看在作者笔下,包弟的遭遇如何?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遭遇?
二是从作者的角度切入,引导学生思考作者只是单纯地写小狗包弟吗?借包弟的遭遇表达怎样的主旨?
2.参考课后第一题,阅读课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理清文章写作思路。
2.在了解背景的基础上初步感知作者情感。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一)导入:先让学生结合课前资料的搜集,介绍自己所知道的“文革”,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带有感情地补充介绍,帮助学生进入情境: 这场运动堪称“十年浩劫”,多少无辜的人惨遭杀害,多少千年古迹毁于一旦。那是一个非人的疯狂的年代,亲友疏远,人情殆尽。作家秦
……
主备人:陈耀德
讨论参与人: 滕先科 梁希俊 吴万彪 赵秉忠 罗佩 黄生延 刘强
讨论时间:2014年9月23日 星期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引导学生学习细节描写及侧面烘托的写作方法。
2. 学习用旁批法阅读课文。
3. 学习在记叙中加入自己的评论和感受的写作方法。
过程和方法
1. 让学生学会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获得新知、提高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搜集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知伟人的人格魅力,塑造自我美好心灵。
教学重点
作者怎样通过叙事来表现人物性情。
教学难点
作者如何在记叙中加入自己的评论和感受。
教学方法
朗读法、赏析法、合作探究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先学指导
1.课前充分预习课文,了解作者及梁任公,圈点出难理解的词句。
2.尝试分析人物描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整体把握课文,分析刻画人物的方法。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一) 导入新课
(二) 明确目标
1. 引导学生学习细节描写及侧面烘托的人物写作方法。
2. 学习用旁批法阅读课文。
3. 学习在记叙中加入自己的评论和感受的写作方法。
二、提出问题,指导自学
1. 知识积累
了解作者及梁任公。
2. 整体感知
概括各个部分的内容要点,理清文章思路。
3. 精读课文
(1)速读课文,给课文作旁注。
作者在这次演讲叙述中对梁启超做了精彩生动的描写,请找出这些描写的语句,仿照示例做些旁批,与同学讨论:这些精彩生动的描写表现了梁启超怎样的性格、气质和修养?
学法指导:在阅读中,对文中的关键字、词、句、段作旁批,是一种很重要的读书方法。作旁批,可以概括内容,可以品析词句,可以分析写法,可以评点人物,可以阐发感情,可以记写感受。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