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400个字。
课题:《对联》
科目 语文 教学对象 八年级(1)班 课时 1
提供者 戴泽胜 单位 安徽省舒城县晓天镇中心学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对联的一些相关知识,如起源、种类、特点等。积累有关对联知识,重点积累平仄、对仗知识。
2、过程与方法:积累一些名联,学会鉴赏对联,感受语言魅力,提高审美能力。
3、情感教育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内容分析
对联在初中课本中只占很小的篇幅,简单了解即可。但纵观往年的中考题,就会发现,对联的知识会间接的运用到综合性学习或者仿句的题目中去。为了学生遇到题目不至于无从下手,也为了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有必要让学生了解有关对联的知识。
三、学情分析
学生还只是处于八年级这个阶段,对于对联可能有印象,但是相关的知识却知之甚少,并且不成系统。能在短时间之内让学生掌握对联的常识、学会简单的鉴赏对联就很好了。所以我这节课设计时侧重讲解对联知识,并且链接到中考题中对联题的解答中去,做到学以致用。至于让学生拟写对子,并不做为本课的重点。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利用白板课前分组准备,课上展示,教师补充和点评相结合。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积累有关对联知识,重点积累平仄、对仗知识。
难点:学习并掌握中考对联题的题型和方法。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课前自学
基础知识梳理:
1、对联是对偶,也叫楹联、楹帖、对子等,就是按一定的格式规则对句,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体制短小、文字精练、历史悠久、雅俗共赏的传统文学形式。
2、对联的分类:对联的种类约分为春联、喜联、寿联、挽联、装饰联、行业联、交际联、名胜联、格言题赠联和杂联等。
3、对联的基本特征: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应,节奏相合,平仄相协,意义相关。
学生课前自学并齐读 由于学生还只是处于八年级下学期这个阶段,对于对联可能有印象,但是相关的知识却知之甚少,并且不成系统。基于此,我把本课的重点确定为积累有关对联知识。因为本课的初衷在于提高学生解答对联题的能力,本课的难点确定为学习并掌握中考对联题的题型和方法。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