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560字。
始得西山宴游记 学案
相关知识精讲
1.作者简介
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字子厚,河东解(现在山西运城解州镇)人,世称柳河东。唐德宗贞元九年(793)中进士,十四年(798)又考取博学宏词科,先后任集贤殿正字、蓝田县尉和监察御史里行(即见习御史)。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参加王叔文革新集团,任礼部员外郎。但这场改革仅历时7个月就失败了,王叔文被杀;柳宗元被贬为邵州刺史,走到半路,又被加贬为永州司马。柳宗元的贬地永州,在当时是相当荒僻落后的地区。司马是刺史的助手,有职无权。柳宗元在这里住了将近10年,到元和十年(815)才被改派到柳州当刺史。在刺史任上,他“因其土俗,为设教禁”,取得显著政绩。但因长期内心抑郁,健康状况恶化,终于病死在柳州,年仅47岁。柳宗元和韩愈同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奠基人。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象生动,语言简练,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他还写了不少政论和哲学论文;在诗歌创作上,善于用简朴疏淡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思想内容。他的诗文稿由刘禹锡编为《柳河东集》。
2.中心意思
本文选自《柳宗元集》。它是著名的永州八记的第一篇,是作者被贬为永州司马的第五年所作。这篇游记首先记述了游西山以外山水的情况,然后重点写始得西山宴游的情况。写西山,突出了它形势高峻、气象雄远的特点。作者寄情于景,把自己的身世遭遇、思想感情与山水结合起来,表现了他寂寞惆怅、孤标傲世的情怀。
3.写作特点
(1)描摹山水与言志抒情完美结合。本文从被贬后的忧惧和漫游写起,透露出当时的处境和心情。“恒惴栗”三字,道出了他心中难以排遣的幽愤之情,使游记开篇染上了一层浓重的悲凉色彩。他每到一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由此可以看出,作者的出游似乎仅仅求得一醉。待作者“觉而起,起而归”时,读者感受不到作者那暇日出游盎然兴致,相反,却被作者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