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410个字。
隆中对
教学目标:
1.疏通文意,了解课文大意。
2.通过阅读课文,了解当时的天下形势,明确诸葛亮提出的政治蓝图,计谋及策略。
3.能够结合课文及历史典籍对诸葛亮作出恰当的评价
教学重难点:
1.疏通文意,了解课文大意。
2.通过阅读课文,了解当时的天下形势,明确诸葛亮提出的政治蓝图,计谋及策略。
教学准备:课件一份,朗读音频一份
教学安排: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诸葛亮是家喻户晓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现在流传着许多与他有关的故事:火烧新野,火烧博望坡,草船借箭、借东风、七擒孟获、空城计等,透过这些故事我们所见到的是一个神仙般的人物,那么在史学家眼中的诸葛亮是一个什么人物呢?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一下《隆中对》。
二、走进作者,了解《三国志》
《三国志》是记载魏、蜀、吴三国对峙时期历史事件较为完整的一部史书,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并称为“前四史”。
《隆中对》是其中诸葛亮传的开头部分。隆中是诸葛亮的隐居地,而“对”有对策的意思,古代臣子回答君王所问的政治、军事、经济方面的策略叫“对策”。《隆中对》指诸葛亮对刘备兴复汉室这一问题作出的回答。当时诸葛亮只有26岁。此后,诸葛亮即出山辅佐刘备,做刘备的军师(后为丞相),帮助刘备建立蜀汉政权。
陈寿,西晋史学家,主要著作有《三国志》、《古国志》等。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听朗读,正读音
陇亩()倾颓( )猖蹶()存恤( )夷越()胄()
殆()沔()诣()乐( )毅吴会( )民殷( )( )
度( )
2、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翻译
诸葛亮亲自在田地中耕种,喜爱吟唱《梁父吟》。他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比作管仲、乐毅,当时的人都不承认这件事。只有博陵崔州平,颍川的徐庶与诸葛亮友善,说是确实这样。
3、自由朗读第二段,翻译
当时先主刘备驻扎在新野。徐庶拜见刘备,刘备很器重他,徐庶对刘备说:“诸葛孔明,是卧龙,将军是否愿意见他?”刘备说:“你和他一起来。”徐庶说:“这个人你可以到他那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