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500字)
    《迢迢牵牛星》教学案例

备课人:杨安庆

  一、案例背景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诗词以其典雅精致、言简意丰而流芳千古,成为传统文化中的经典。1999年2月,江泽民主席在会见“唐宋名篇音乐朗诵会”演创人员时指出:“中国的古典诗词博大精深,有很多传世佳作,它们内涵深刻,意存高远,也包含很多哲理。学一点古典诗文,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思想,增加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然而,中学古代诗词的教学现在却面临两个矛盾:

  1.中国历来有诗教的传统,从孔子的“不学诗,无以言”到东林书院的“身教莫如礼,言教莫如诗”,无不彰显着诗教的重要性。可如今,古诗在中学生中恰如明日黄花,风光不再。我们所见的是中学生日渐式微的读诗激情和日趋单薄的传统文化底蕴。据媒体报道,在2003年进行的上海市第二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中,参赛的高三学生50%以上不及格。大城市的学生尚且如此,有参赛资格的尖子生尚且如此,高三学生尚且如此,其他学生的水平可想而知。

  2.中国古代诗词博大精深,意蕴丰富,非细细品味、慢慢咀嚼不足以体会其妙处。古人读诗亦写诗,读诗与写诗相通,诗中的妙处自能心领神会。《红楼梦》里“香菱学诗”一段就是最好的明证。但如今的中学生却与古代诗词“相距甚远”。中学诗歌教学的目的不是培养诗人,而是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他们的审美境界,学生读古诗词时,终究与之“隔了一层”。

  《古诗十九首》被明朝的陆士雍称为“《风》余”“诗母”(《古诗镜•总论》),历来对其评价甚高。如刘勰《文心雕龙•明诗》称其“实五言之冠冕”,钟嵘《诗品》中则称其“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谢榛《四溟诗话》中说其“格古调高,句平意远,不尚难字,而自然过人矣”。《古诗十九首》堪称经典中的经典。我希望借课文所选的《迢迢牵牛星》一诗为学生打开一扇通向《古诗十九首》的门,更希望学生通过对《古诗十九首》其他诗篇的自主探究、深入学习,与经典来一次亲密的接触。



二、案例描述
  这是《汉魏晋五言诗三首》第一课时的教学。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古诗十九首》里的名篇《迢迢牵牛星》,先请大家结合注解将它读通。(学生自由朗读。数分后请一生朗读。读准了字音和节奏,只是没什么感情。)

  师:刚才,我们初步感受了这首诗。古人对此诗评价甚高,刘勰称之为“五言之冠冕”,你觉得如何?(学生多摇)

  生:这诗写得太平常了,我看不出它好在哪儿。

  师:这位同学的看法代表了大部分同学的意见,可我还是认为这诗写得很不错。我特别欣赏的是诗的头两句:“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写得多好呀。(众生皆笑,很不以为然)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