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22道题,约5620个字。
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实验初级中学2014-201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学情调研考试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次考试时间为120分钟,卷面总分为120分。考试形式为闭卷。
2.试卷分为Ⅰ卷和Ⅱ卷。Ⅰ卷100分,Ⅱ卷20分。
3.本试卷中所有试题必须答在答题卡上规定的位置,否则不给分。
4.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上。
Ⅰ卷(100分)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名句、文化常识填空。(9分)
(1)行远必自尔,▲。《礼记•中庸》。
(2)▲,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
(3)青山有幸埋忠骨,▲。(杭州岳墓对联)
(4)《次北固山下》以小景与大景相互映衬的句子是:▲,▲。
(5)苏轼的《水调歌头》中“此事古难全”句里的“此事”指:“▲,▲。(用词中原句回答)
(6)科举时代殿试第一名为▲。在古代,“鸿雁”往往是▲的代称。
2.阅读下面一段话,按要求答题。(5分)
蓦()然回首,我仿佛认出了两年前的自己:短短的头发,天真的目光,还不满十四岁,完全是个一脑子浪漫念头的小女孩,对什么都充满了兴趣与好奇。纷扬的白雪里,依稀看到她穿着蓝色羽绒衣,在冰冻的湖面上掷()下一串雪团般四处bèng jiàn()的青脆笑声。如今,秋风又起,树枝树叶交织出金色的穹隆。落叶遍地,踩上去很柔软,好像此时此刻我的心情也不胜凉意。…… (田晓菲《十三岁的际遇》)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3分)
蓦(▲)然掷(▲)下bèng jiàn (▲)
(2)找出划直线句中的一个错别字,并将它改正:▲改为▲。(1分)
(3)文中划浪线句中“不胜”的意思是:▲。(1分)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这道题经老师一讲,他茅塞顿开,马上找到了答案。
B.广场上的喷泉随音乐的变化变换不同的造型,远远看去,真是烟波浩淼,美不胜收。
C.西场古称“蓉塘”,自古人杰地灵,文化发达,是江苏省文化名镇,著名书法之乡。
D.每一件成品都给人以浓烈的艺术享受,使人叹为观止。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2分)
A.一个人如果拥有了理解能力,就等于拥有了一切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
B.提高市民的素质问题,是我们创建文明卫生城市的首要任务。
C.实现“中国梦”,这是历史赋予我们这一代人的光荣使命。
D.王老师是新调入我校的,许多同学还不认识。
5.下面四个句子原是一段,它的正确语序是(2分)
①首先设法安慰自己,树立信心,镇定情绪,消除心理障碍。
②遇到无法下笔,思路阻塞,判断不清的难题时,不要着急。
③心里平静后再冷静思考就不怕难题了。
④这时候,你应该想:我难,别人也难,何必畏惧呢?
A.③④②① B.②③①④ C.②①④③ D.④②①③
6.走进中国传统节日。(5分)
(1)在括号里填写诗词所描写的这个节日的习俗。(2分)
①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②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元日》)
(▲)
(2)再写出一个传统节日的名字,并写出描写这个节日的古诗词一句(试卷中出现的诗句除外)。(3分)
节日名称:▲
诗句:▲,▲。
二、阅读理解。(35分)
(一)阅读《十五夜望月》,完成7-8题。(共5分)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7.这首诗写了哪些景物,整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