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000字)
《三十六计》与作文教学
江苏省高淳高级中学 王继兵
【内容摘要】 作文的核心是传情达意。《三十六计》是一部博大精深的兵书,其用兵之道充满了辩证法思想,至今其基本策略对我们的作文教学仍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作文激情 题材提炼 虚构艺术 作文技法 三十六计
一、趁火打劫——情感的激发
战略上,趁敌之危,选择有利的战机击败对方,这就是趁火打劫。应用在作文教学中就是借助某种契机的出现,趁机激发学生的生活情感和充分调动学生的作文热情,并及时把握住这种机会,使学生的情感和热情汇会成写作动力。学生由于受到这种动力的驱使,故能触景生情,因情成文。
某次作文课,铃声已响过很久了,但老师还没有出现。同学们不禁议论纷纷,作着种种猜测。过了好一会,老师才出现在讲台上。但大家马上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老师一拐一拐的,左手缠着绷带,显然受伤了。老师开始说话,先是对迟到的事表示道歉,接着说:“大家都看到,我受伤了,这也是我迟到的原因。但我为什么受伤,是怎样受伤的呢?大家就不清楚了。那好,请大家根据这个结果,细细推测当时的过程,然后按自己的想象把来龙去脉写成记叙文。”
这个老师本来已拟好了文题和要求,但他认为这次意外是一次难得的作文契机,正好给学生提供作文的情景。于是,灵机一动,临时改变计划,即时即景命题,结果大大提高了学生的作文激情和兴趣,“文”也作得顺手得多,甚至有几个同学的描写与事实基本相符。这位老师的成功之处就是巧妙地借助受伤(“火”)的意外,创设情景,有力地激发了学生的作文兴趣(“劫”),使学生深受感动,情感受到巨大的冲击,顺利进入作文状态。
二、笑里藏刀——题材的提炼
原指表面一团和气,实质内藏凶险的两面派。它在作文上的应用,意即通过谈谐的语言去表达深刻的内涵。它是幽默与严肃的结合。题材的表面越轻松,内涵越深沉,其间的反差越大,对比性越强,所揭示的主题就越深刻。冷(热)问题热(冷)处理,就包含了其中的奥妙。
某次笔者辅导学生写出《我的老师》,要求学生写出自己最熟悉,印象最深刻的老师,且力求写出个性。其中一个学生写道:
吴聂老师是我们学校中一个很特别的人物。一个夏日下午,天气热得不得了,但就在这个闷得令人喘不过气来的时候,吴聂老师却戴着口罩来上课。他很少讲话,只是写,这节课是在“无声语言”中度过的。可能是觉察到我们的不解,下节课他就不再戴口罩了,但本来讲课就喜欢滔滔不绝的吴老师这次则金口紧闭,不言片语;即使迫不得已,也是转面向黑板含糊其辞。我们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老师中邪了?就这样过了一周,我们多方打听,才揭开谜底。原来,吴老师的门牙脱掉了,一时装不上假牙,又不想误学生的课,只好如此“内丑不敢外张”,整整委屈了自己一周!吴老师是这样令人感到可敬,有时也使人感到有趣。那是吴老师就任班主任“典礼”的班会课,铃声已响过10分钟了,但他仍然不来,只得让班长去催。班长敲开他的门,只见他正抹着发胶,吹着发波。班长说:“老师,上课了。”“让同学们等等,我马上就到。”边说边忙着吹毛。又过一会,班长再催,他还是说:“就行就行,把这一撮毛压下就行。”再过一会,吴老师边走边解释:“老师嘛,为人师表,总是要讲究仪表的,况且今天是班主任就职典礼,更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马虎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