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21道题,约7640个字。
苏教版八年级上第三单元检测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2分)()
A.狼藉(jí) 琐屑(xiè) 愠色(yǜe) 愣怔(zhènɡ)
B.颓唐(tuí) 瞥见(piē) 呆滞(zhì) 涮净(shuā)
C.歉疚(jiù) 酬谢(chóu) 羡慕(xiàn) 惺忪(sōnɡ)
D.交卸(xiè) 褴褛(liǔ) 吮吸(yǔn) 巡阅(xún)
2.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2分)
触目伤怀 嗫手嗫脚 引泣吞声 失魂落魄
循循善诱 气势凶凶 莫名其妙 辗转翻侧
错别字
改正
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李明的父母对他的关心真是无所不至,这不,昨天他妈妈又给他送衣服和牛奶来了。
B.“会场中响起的16次掌声足以证明、足以肯定这是一个好报告,每一次鼓掌都是情不自禁的!”2012青海“两会”代表金宁说。
C.在2012年秋季开学典礼上,新生代表王欣的演讲娓娓动听,赢得了阵阵掌声。
D.2012年8月23日,王亮同学收到了助学金,因家庭贫困而两度辍学的他顿时热泪盈眶。
4.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
A.他,又笑了:那泥土,甜丝丝的。
B.女佣便来到那位父亲的跟前说:“孩子这么多,真有福气啊”!
C.(她)勉强硬着头皮说声“打得好”,为的是希望她的儿子上进。
D.我不知道川端康成有没有写过《千只鹤》,但我知道《伊豆的舞女》是他的成名作。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表意明确的一项是(2分)()
A.在2012年“两会”热点话题调查中,使“社会道德”和“食品安全”成为网民新的“两会”关注点。
B.能否深入学习雷锋精神,关键在于把它落实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使之常态化。
C.能否彻底治理酒后驾车的乱象,关键在于有关国家部门能否严格执法。
D.当前物价上涨形势必须引起高度注意,要千方百计保持物价总水平的基本稳定。
6.默写填空。(3分)
(1)我看见他_______,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_______,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2)浩荡离愁白日斜,________。________,化作春泥更护花。
(3)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诗中的句子“_______,________”与高适《别董大》诗中的句子“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有异曲同工之妙。
7.综合性学习。(7分)
针对当今部分青少年沉迷于网络,严重损害了他们身心健康的问题,学校团委拟开展相关主题活动,请你参加。
(1)下面是两组材料。根据两组材料提供的信息,说出沉迷于虚拟的网络有哪些危害(答出一条即可),以及当今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是怎样的。(2分)
材料一:新闻一:从偏远农村考入市里某重点中学的小邓,是家乡父老眼中的天之骄子,可进城后却在虚拟的网游中迷失了自我。把每月家里给的零花钱都拿去上网,结果学习成绩一路下滑。今年高考,连三本的分数线都没达到,只好又回到本地去补习。(《北京晚报》)
新闻二:一位女孩为了去网吧会网友不惜从医院逃出,被父母发现后,因不满父母的阻拦,当街对母亲进行打骂。(《寿光日报》)
材料二:
2011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对未成年人罪犯的调查
经常进网吧的 占93%
沉迷于网游的 占85%
上网主要目的是“聊天、游戏、浏览黄色网页、邀约犯罪”的 达92%
2011年深圳检察院批捕未成年人犯罪情况
2009年 2010年
批捕案件数 7 14
上批捕人数 15 26
起诉案件数 10 15
起诉人数 26 31
①沉迷于网络的危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学校团委委派三名同学分别对少年、网吧老板就青少年沉迷于网络问题做采访。下面是采访记录。请你说出这些记录分别说明了什么,从这些记录中可以得出一个怎样的结论。(4分)
学生家长:我们做家长的一天到晚忙得四脚朝天,哪有时间每天管孩子上网干什么。
上网少年:没有人指导我们怎样正确运用网络,所以我们就上网瞎溜达呗。
网吧老板:网吧老板也得吃饭啊,青少年上网是我们的主要收入来源。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