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720字。
《雨霖铃》
【教学设想】
词是可以配乐歌唱的文体,词给读者带来的不仅是语言文字的美的享受,更有绘画美和音乐美的享受。品词要多读,在读中感知词人情感、体悟词人思想;在读中提高品读鉴赏的能力,培养敏锐健康的审美情趣。因此,在《雨霖铃》的教学设计中,把“读”作为贯穿整节课的主线,首先通过吟咏诵读来帮助初步感知体会词作的情感意境,再通过深入分析讨论词作情感意境,加深学生的体悟,反过来促进对词的吟咏诵读。围绕这一整体设计思路,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吟咏诵读法、情境教学法、分组讨论法和提问点拨法,对学生进行引导,激发学生主动在读中去思考、讨论,又在讨论、思考中加深读的热情,以此来完成对《雨霖铃》的学习体验。
【教学目标】
1. 了解柳永及其词的风格。
2. 吟咏诵读,感知、体会词的思想情感和凄清意境。
3. 解读词句,分析词人情感和词作意境,提高品读鉴赏能力。
4. 感受词人离愁别绪,培养敏锐、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1. 通过吟咏诵读,感知、体会词人的离愁别绪和词作的凄清意境。
2. 通过讨论、分析词人情感和词作意境,帮助指导诵读,提高诵读能力。
【教学难点】
深入分析《雨霖铃》“点染结合”的艺术特色
【教学方法】
吟咏诵读法、情境导入法、分组讨论法、提问点拨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课前准备】
1. 要求学生预习,收集整理柳永及其词的相关知识。
2. 搜集与《雨霖铃》相关的音、画元素,制作PPT,以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帮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 课前导入(4分钟)
1.南朝江淹在《别赋》中写道:“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确实,人生自古便总被离别所伤,而又有多少文人为离别写下锥心泣血的诗句。请同学们说一说你知道的关于离别的诗句。
2.教师点评并补充: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这是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