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760字。

桃花源记

扬州中学 李洁

(一) 教学目的
1.进一步掌握古文词汇的含义及用法。
2.理解作者不满黑暗现实和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
3.明确本文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以时间为顺序,曲折回环、虚实相生、详略得当的结构特色。
(二)课时安排:二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古文词汇的含义及用法。
一. 导入
同学们,你们爱看科幻小说吗?在许多科幻小说中有这样的描写,一些人为了躲避人类社会环境的恶化或者战争的纷乱,而寻找别的栖息地,如:“月亮家园”、“火星帝国”、“大西洋底的城市”等等。不仅科幻小说家们把希望寄托在美好的憧憬之中,就连一些哲学家们也曾有过这样的梦想。比如柏拉图的《理想国》、培根的《太阳岛》、英国十六世纪空想社会主义家莫尔的《乌托邦》等等。我国古代有一位文人可称得上是这些作家和哲学家的师祖,他就是东晋的著名诗人——陶渊明。他所写的《桃花源记》就表达了他对这种乌托邦岛似的理想社会的追求和渴望。(板书课题、作者)
二. 解题、简介作者(见课文前“作者简介”,回忆以前对陶渊明的一些介绍)
补充:陶渊明生活在东晋末年和东晋、南朝宋交替的时代。这一时期政治黑暗,社会动荡,阶级矛盾极端尖锐,门阀士族把持朝政。陶渊明虽在少年时颇有壮志,但因对当时黑暗的政治极为不满,最终走上隐居乡间的道路。(陶渊明最后一任官职是彭泽县令。有一天,郡里派来一位督邮视察,县里小吏忙来向陶渊明报告,陶渊明正捻须作诗,一听来了督邮,十分扫兴,勉强放下诗卷,准备去见督邮。小吏一看他还穿着便服,吃惊地说道:“督邮来了,您该换上官服,束上带子去拜见才好,怎么能穿便服去呢?”陶渊明一向看不惯那些依仗官势、作威作福的督邮,一听要穿官服行拜见礼,更受不了这些屈辱。他愤慨地说:“我不愿为了这五斗米官俸,去向那种小人打躬作揖!”说着,索性把身上的印绶解下来交给小吏,辞职不干了。这就是著名的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此后,朝廷曾有人多次请他出仕,都被他拒绝了。连他们赠送的梁肉也“麾而去之”。)本文写于公元421年,是作者《桃花源诗并序》中的“序”,后被看成独立的文章。
三.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字音、句中停顿。(见书)
四. 读后再次强调,可通过、板书、投影题目检测。
 捕鱼为业  一一为具言所闻  不足为外人道也  夹岸数百步  便舍船 
屋舍俨然  阡陌  黄发垂髫  便要还家  邑人  遂与外人间隔 
此中人语云  及郡下  诣太守  刘子骥 
(停顿见课文前预习提示)补充:便扶向路
五. 学生自读、讨论,结合书下注释尝试口头翻译课文;划出不理解的字、词、句,以备讨论。
六. 逐段梳理:①无法确定的字义、词义、句义,由学生质疑,学生解答,老师点拨。整理文中词语用法。②请学生翻译该段。短段落一人完成,长段落分数人完成。翻译时顺便解决补齐省略语的问题。(结合书后“思考和练习”三)
七. 本课小结:
这一节课我们进一步了解了古文词汇的含义及用法,希望同学们在以后学习古文的过程中要学会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桃花源究竟是个怎样的地方?这个地方在当时的社会中确实存在吗?作者为什么要描写这样一个地方?下一节课我们继续分析。
八. 布置作业
1. 在笔记本上完成字词解释、课文翻译。
2. 为下列加点字注音:(作业本)
捕鱼为业  一一为具言所闻  不足为外人道也  夹岸数百步
便舍船  屋舍俨然  阡陌  黄发垂髫  便要还家  邑人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