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题,约8580字。
南充市2005-2006学年度高中新课程教学评价语文第一册
真实姓名:曾学谦 工作单位:四川省南充市阆中中学
第三单元
评价要点
1. 学习演讲词,理解演讲词的写作方法。
2. 理解演讲词内容的针对性、思想性、和鼓动性,语言的口语化等特点。
3. 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理清课文思路,揣摩赐予的感情色彩和表达作用。
第Ⅰ卷(选择题,共42分)
一、(共6小题 每小题3分 共1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诅(jǔ)咒 兑(duì)现 磐(pán)石 肄(yì)业
B.粗糙(cāo) 倾圮(qǐ) 气馁(něi) 赎(shú)罪
C.慰藉 (jí) 享誉(yù) 砥砺(lì) 宁谧(mì)
D.蜕(tuì)变 虹霓(ní) 魅(mèi)惑 肤(fū)浅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繁芜丛杂 浅尝则止 汹涌澎湃 永垂不朽
B.迥然不同 义愤填膺 无计于事 怵目惊心
C.初见端倪 宽仁厚泽 坚韧不拔 心急如焚
D.永保生机 波斓壮阔 竭诚奉献 倍受压榨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都只是在黑暗中 。
②今天我们在这里集会,就是要把这 的情况公诸于众。
③本世纪下半叶,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又为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经过艰辛的探索,
成功地走上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④ 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 只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
A.摸索 骇人听闻 终于 即使
B.探索 骇人听闻 最终 即使
C.摸索 耸人听闻 终于 倘若
D.探索 耸人听闻 最终 倘若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他们承诺给予所有的人以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的不可剥夺的权利应当兑现。
B.此时此刻,我不由地想起了50年前我也是在北京大学里度过的。
C.世界水文专家协会主席来歇尔曾披露:全世界至少有五万人每天死于由水污染引起的各种疾病。
D.也许有人会以为他们可以利用原子装备来吓退对方。
5.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方法完全不相同的一项是
A. ①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
②它之到来犹如欢乐的黎明,结束了束缚黑人的漫漫长夜。
③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飘满了珍珠似的白沫。
B. ①我们常常不使用能帮助我们千百倍力量的杠杆,却想移动重物。
②我们不相信,在这个国家巨大的机会之库里已没有足够的储备。
③只要我的爱人,是青青的常春藤,沿着我荒凉的额,亲密的攀援上升
C. ①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拂去。
②多少朝代在他身边升起又降落了,而把希望和失望压在他身上
③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D. ①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②自由和平等的爽朗秋天如不到来,黑人义愤填膺的酷暑就不会过去。
③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6.下列论述,不属于对演讲词和演讲者的要求的一项是
A.应有一个明确的中心,一条主线贯穿首尾,注意以景结情,言有尽意无穷;演讲者要有应变能力,如果环境发生意外变化,应及时调整听众的位置。
B.题目应与内容要一致,既要有美感,也要吸引人,开头或结尾要注意点题;演讲者应该表达清楚,感情充沛,注意以情动人,以情感人。
C.所选择的材料要有明显的针对性,要有较强的时代感,符合听众心理;演讲者要注意听众的思维特点,消除交流中障碍与干扰。
D.开场白要抓住人心,重点语句要调动语音因素予以突出,结束语应耐人回味;同时演讲者还要注意服饰仪态,穿着要庄重、整齐,适合演讲的环境。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12分,每小题3分)
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间里不过两分钟,等我们再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是永远地睡着了。
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
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即使只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但是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