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小题,约9480字。
第三单元综合能力测试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与前面读音全部相同的一组是
A.guàn 冠军 弱冠 沐猴而冠 未冠 B.pǔ 俭朴 朴刀 朴硝 姓朴
C.zhé 海蜇 蜇居 蜜蜂蜇人 褶皱 D.chǎng 场所 场院 捧场 排场
答案A(B“俭仆”读pǔ;“朴刀”读pō;“朴硝”读pò;“姓朴”读piáo;C“蜇人”读zhē;“褶”读zhě;D“场院”读cháng)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好意 急公好义 自尊 敝帚自珍 B.复员 幅员寥阔 今年 经年累月
C.权益 权宜之计 启程 起承转合 D.过剩 过甚其词 踏勘 踏看地形
答案B(“寥”应为“辽”)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虚词,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六七十岁的老人__这样认真地学习电脑,何况我们这些年轻人呢?
②他这个设计方案,我认为有多处不妥,__应该再让大家讨论讨论。
③日晕发生的时候,金顶上空先出现了环绕太阳的晕圈,后来__形成了两个相交的椭圆。
A.还 似乎 逐渐 B.也 好像 逐渐
C.还 好像 逐步 D.也 似乎 逐步
答案A(①“还”有“尚且”的意思,符合原句“还(尚且)……何况”的语境。“也”没有这样的用法。②“似乎”也有“好像”的用法,但“似乎”还可表示商量语气。“好像”没有这种用法。原文是一种商量语气。③逐渐:表示程度、数量的依次增减,可用于人的活动或自然客观事物的演变。逐步:表示事物按次序有步骤地进行,一般不用于自然的客观演变。)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你们这些十七八岁的中学生,正值豆蔻年华,要努力学习才是。
B.黄山怪石、青松千姿百态,真是巧夺天工,令人赞叹不已。
C.他对这问题的一些过激看法,不能不说是失之偏颇的。
D.普通美国人的理智举动让人感慨赞许,相比之下,美国那些不以赖账为耻,反而振振有词的政客们则只能叫人贻笑大方。
答案C(A.“豆蔻年华”形容女子十三四岁;B.“巧夺天工”形容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不能用于自然物;D.“贻笑大方”指让有见识的内行见笑,此处使用与前面的“叫人”重复。)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语意明确的一句是
A.赵校长说,全体教师要把工作重点都放在教学上。
B.我校将举行校史上最大规模的校级运动会,各班班委要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C.机场雷达失灵同飞机能否安全降落关系极大。
D.去买苹果的时候,小个的孩子都不要,专挑大个儿的。
答案B(A.语序不当,将“都”移至“要”前;C.前后不一致;D.有歧义。)
6.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李清照纪念堂是座古色古香的庭院,a:“大明湖畔中,b,故居在垂杨深处;c,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读后顿然唤起人们对这位婉约词家的怀念。
A.a郭沫若撰题了纪念堂的门联b趵突泉边c漱玉集中
B.a郭沫若撰题了纪念堂的门联b漱玉集中c趵突泉边
C.a纪念堂的门联为郭沫若撰题b漱玉集中c趵突泉边
D.a纪念堂的门联为郭沫若撰题b趵突泉边c漱玉集中
答案D
二、(15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7-11题。
李皋,字子兰,曹王明玄孙,嗣王戢之子。少补左司御率府兵曹参军。天宝十载嗣封,授都水使者,三迁至秘书少监。多智数,善因事以自便。奉太妃郑氏以孝闻。
上元初,京师旱,米斗直数千,死者甚多。皋度奉不足养,亟请外官,不允,乃故抵微法,贬温州长史。无几,摄行州事。岁俭,州有官粟十万斛,皋欲行赈救,掾吏叩头乞侯上旨,皋曰:“夫人日不再食,当死,安暇禀命!若杀我一身,活数千人命,利莫大焉。”于是开仓尽散之。以擅贷之罪,飞章自劾。天子闻而嘉之,答以优诏,就加少府监。皋行县,见一媪垂白而泣,哀而问之,对曰:“李氏之妇,有二子:钧、锷,宦游二十年不归,贫无以自给。”时钧为殿中侍御史,锷为京兆府法曹,俱以文艺登科,名重于时。皋曰:“入则孝,出则悌,行有余力然后可以学文。若二子者,岂可备于列位!”由于举奏,并除名勿齿,改处州别驾,行州事,以良政闻。征至京,未召见,因上书言理道,拜衡州刺史。坐小法,贬潮州刺史。时杨炎谪官道州,知皋事直,及为相,复拜衡州。初,皋为御史覆讯,惧贻太妃忧,竟出则素服,入则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