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初中作文教学特色方案设计(17)抓住特征写事物

【设计思路】
这是初一写作实践课,教师在学生实践的基础上引导观察、比较,把握事物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辅导学生进行写作。
【导写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配乐讲故事:“19世纪末在德国有一个著名的科学家、哲学家,他的名字叫莱布尼茨,他曾为德国皇帝当过宫廷顾问。有一天他在宫廷讲学的时候,谈到天地间没有完全相同的两样东西,这下在场的听众可就讨论开了。这个说他讲得对吗?那个说怎么可能呢?世间怎么可能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种事物呢?于是大家纷纷走进花园里去寻找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以此来推翻莱布尼茨的论断。他们找呀找呀,找了很长时间,结果大失所望。虽说树上的叶子看来一模一样,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它们大小不一,色泽不同,厚薄不均,叶上的细嫩的脉纹也不相同。”
不仅树叶如此,世界上其他事物也是一样。所以,世上根本不存在两种完全相同的事物。那么为什么会是这样呢?因为每一种事物都有它自己的特征。
二、出示课题
板书:抓住特征写事物。
三、引导观察
打开文具盒,拿出钢笔和圆珠笔,让学生仔细观察后说说他们的不同特征。(教师引导学生从外形、颜色、构造、材质、书写特点等角度进行观察和表达。)
四、分析比较
例文1:
它有一个十分大的头,头上长着一对大大的耳朵、两只圆圆的眼睛和一张大嘴巴,它的肚子也是大大的,背上还有一个小口。只要你把钱从小口投进去,就会发出美妙的音乐。
问:从这段文字里,我们能看出这是什么形状的小动物?
学生的回答可能多种多样,教师据此引导大家明确:造成这种结果的根本原因是因为上文没有抓住主要特征。
初中作文教学特色方案设计(18)在表演中学写作文

【设计思路】
我认为,写作应该是充满激情的,文字应该是震撼人心的。而且,只有那些来源于生活,真实而自然的文字才能够真正打动人。所以,让孩子们最大限度地释放写作热情,主动写出自己乐于写的事物,才是我们作文教学的最高境界。基于这样的认识,我设计了表演与作文相结合的课型。
【实施过程】
一、定题
从校园生活入手,在进行了广泛的调查和了解之后,确定写作范围。题目可定为:《家长会后》、《听说喜欢的偶像要来学校》、《考试时老师出去了5分钟》、《别的班先考完数学》、《上课时看闲书被老师抓到》、《老师马上要来家访》、《试卷发下来》等等。
二、选题
要求学生先选择自己喜欢的题目,然后进行观察、思考,并以周记的形式完成一篇600字左右的短文,文章中必须有真实的细节描写(动作、语言、神态等)。
三、结组
收上周记后,教师粗略地浏览每个人的文章后,把写作相同题目的同学编成一组,每组5人左右。
四、选定剧本
每组推选出一名组长,由组长带领全组成员仔细阅读、讨论小组内每个人的文章,然后进行总结、删改,最终确立一个表演剧本。
五、排练
小组成员在组长带领下进行分工,完成导演、表演设计、道具准备和排练等工作。任何一个步骤都是由学生独立完成。
六、表演
接下来就是最精彩的表演部分了,利用每节课前的五分钟时间抽签来决定表演顺序。表演形式不限。
七、讨论
初中作文教学特色方案设计(19)师生同心作文做人

【设计思路】
许多中学生有一颗严重贫血的“心”:他们自私冷漠,以自我为中心,只知拿来,不懂付出。中学生道德水准的滑坡直接关系到中华美德的传承,中学生心灵素质的低下直接影响到民族素质的提高,中学生人格的不健全直接牵涉到中国的未来。越来越多的语文老师意识到:不仅要教会学生写作文的技巧,更要让学生通过作文学会做人,懂得做人的道理。这就是我设计“师生同心作文做人”课的基本理念。
“师生同心作文做人”追求人与文的积极统一,为做人而作文,以做人促作文,使学生在提高作文水平的同时,不断提高思想道德水平,丰富思想感情,培养人文素质。
为了让学生学会关心关爱他人,借“教师节”这一契机,以师生互通信件为中心,在班内开展一系列语文教学活动,一环紧扣一环,“师生同心作文做人”。
【实施过程】
一、学生作文:给老师写信
1.设悬念:9月8日预先告诉学生准备几张信纸,一个信封,一张邮票,生问:作何之用?答曰:欲知后事如何,请听9月10日分解。设下悬念,激发兴趣。
2.写作:取消课前例行指导,发一复印材料,阅读后按要求作文。
材料内容如下:
也许他很年轻,也许他已有银丝,也许他曾责备过你甚至打过你;你也许曾在背后骂过他,恨过他,但你最终理解了他,懂得了他。他和你一起迎接黎明,和你一起送走星星,他用瘦弱的腿,坚定的腿,站成了你人生的航标。
他——就是你的老师!
今天是9月10日——教师节,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请写一封信给你最喜爱的一位老

初中作文教学特色方案设计(20)写好时事性话题作文

【设计思路】
近年来,中考试题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越来越多的时事内容出现在中考试卷中。所以,指导学生如何写时事性的作文是中考复习的一项必备工作。同时,这也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环节。
而2003年上半年,人们关注的重点莫过于两个:伊拉克、非典型肺炎。一为人祸,一为天灾。相对而言,为人祸的伊拉克战争更能引起人们的思考。所以,可以“伊拉克战争”为例来指导学生写时事性话题作文。
【导写过程】
一、导入
从学生前几天看过的《语文报》第12期的《当“时事”与“语文”联姻》谈起,指出中考试题的时事性趋向。谈谈今年的新闻焦点:伊拉克战争。
二、图文展示
初三学生忙于复习,对伊拉克战争略有所闻,但了解不多。教师可从新闻网站下载伊拉克战争的新闻图片,让学生观看,使他们对这场战争有更多的体验和认识。
可将图文根据内容分为以下几类:1.哭泣的伊拉克(伤心的人民、战火纷飞的家园);2.战场上的美英联军(艰辛的生活、死亡的威胁、对家乡的思念);3.世界各地的反战浪潮(我们要和平)。其中,重点展示伊拉克少女图拉雅的日记。附日记节录:
3月18日 星期二
初中作文教学特色方案设计(21)选好立意角度,写好话题作文

【设计思路】
围绕话题作文的特点及立意逐步讨论,先理论,后实践,不要求成文,只要求单项突破成功。
【导写过程】
一、导入
1.话题作文首次出现于1998年的高考作文,它的出现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强烈反响。它是一种新的作文命题形式,以人人有话可说为基准点,能激发习作者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从而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现在话题作文已成为中、高考作文命题的普遍形式。
2.请学生齐读材料一:
中考话题作文示例
1.跑步,能锻炼身体;跑步,能磨炼意志。人的一生都在跑步。有的人喜欢在平坦的大道上跑步,有的人喜欢在幽静的小路上跑步。请以“跑步”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记叙跑步的情景;可以发表议论,揭示跑步蕴涵的哲理;可以说明跑步锻炼的要领、方法等等。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600字。(2001年贵州省遵义中考试题)
2.走进考场,打开试卷,一道道考题出现在我们面前,等待我们去思考,去解答,去攻克……但考题又岂只出现在考场内,出现在试卷上呢?在我们的成长道路上,在我们的心理历程中,同样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考题,需要我们去面对。就在解决一道道考题的过程中,我们不断地前进着。请以“考题”为话题作文,标题、内容、文体自定,字数600字左右。(2001年江苏省盐城中考试题)
3.同学们正处在独立人格形成的时期,都希望受人尊重,正学着尊重别人。尊重很容易做到:得到

初中作文教学特色方案设计(22)观察•体验•思考•表达

【设计思路】
引导学生在观察中体验,在体验中思考,在思考中明理,进而有感而发实现自由表达。
【导写过程】
一、观察知美
将全班同学带到教室外,观察体育馆前的一排小叶榕。
请学生用生物学的知识介绍一下这种树。根据学生的介绍,教师总结并引导:这样用生物学的知识介绍多单调啊!今天,我们要仔细地观察一下这种树,还要欣赏它,让它鲜活起来,让它美起来,这叫“观察知美”。
请学生观察思考后扩写句子:
这是一棵   树。
小结:我们观察事物首先是用眼睛。用眼睛看,我们可以看到事物的外形、颜色、大小等。刚才我们的扩写内容不少都是视觉印象。
除了可以用眼睛看之外,我们还可以用哪些感官来观察事物?
手摸——这是触觉。用这种感官我们可以感知事物的质地。大家摸摸,小叶榕的树干有什么特征?(粗糙)
用鼻子闻——这是嗅觉。(闻闻,无味)我们还可使用味觉、听觉来感知事物。
我们美丽的校园里哪些事物可以用嗅觉感知?——花香、土味、空气……
哪些事物可以用听觉感知?——鸟鸣、读书声、音乐……
哪些事物可以用味觉感知?——苹果、山楂……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