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6500字)
浅谈语文课程标准下的阅读教学的策略

作者:黄新伟(广西大新东门职中)

阅读教学有两种基本策略:一种是战术策略,关注阅读教学的现状,是局部性的操作策略;另一种是战略性策略,侧重于阅读教学的发展,是整体性的观念策略。笔者仔细研读《语文课程标准》,从中发现了不少新时期阅读教学的新策略,可以帮助各位老师把握阅读教学。
一、以人为本
回首我们过去的阅读教学,曾经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在做着这样的事情——把“鸭子”赶上搭好的架子上,先是“填鸭子”,接着是“烤鸭子”,最后都变成了“板鸭子”了。几代人听着同一个老而无趣的故事,做着同一样乏而无味的作业……
如何把我们的阅读教学建设成为学生畅游的乐园、自由的家园,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很值得我们去深思。《语文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教学建议”中又重早:“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这就明确了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可见,学生的发展是“学生主体”的核心,而“以学生为本”又是课程改革的核心。而“以人为本”的核心是学生的发展问题,即让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得到各方面的发展,促进学生可持续性发展。
为了学生的发展,我们必须树立主体性教学观念:首先,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注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和精神世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其次,我们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发展。改变“三缺少”——缺少关怀、缺少理解、缺少倾听。强调“三个词”——尊重、宽容、理解。再次,我们要树立正确的师生观,强调师生之间的互动、对话、协调。另外,我们还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学习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研究学生的学习,才能真正地走向一条回家的路。一切学习活动者要通过学生自己去完成、去实现。教学既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学习过程,更是学生主体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全员参与、全程参与。最后,我们还要树立正确的质量观,教学的质量不光反映在教师的水平上,而且更反映在学生的发展上。教学质量要落实到学生主体身上,构建以学生主体性发展为主要指标的质量评价体系。
树立了“学生主体”的教学观念,我们还要在课堂上贯彻落实,阅读教学中,应力求做到:目标尽可能让学生确定,“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想学到什么呢?”问题尽可能让学生提出,“读了这篇课文,针对课文的题目和内容,你能提出自己的问题吗?”问题尽可能让学生解决,“有了问题就要解决问题,那么,你打算怎样去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呢?”方法尽可能让学生掌握,“我想通过读书来解决问题。”“我通过查阅资料来解决问题。”“我们小组可以通过讨论来解决问题。”过程尽可能让学生参与,自学、质疑、探究、合作、汇报、品读、体验等都让学生来参与。知识尽可能让学生发现,“我读懂了这个问题。”内容尽可能让学生选择,“老师,我想汇报这个问题。”只有这样,“以人为本”“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才能得以体现、落实。
二、关注人文
爱因斯坦说过,科学只能告诉我们“是什么”,却不能解决“应当怎样”的问题。我们知道科学只能解决是非而不能给人以“价值”判断,“价值”判断还需要另一个源泉——人文科学。如果科学与人文一旦分离,就会产生两种畸形的人:只懂科学而灵魂苍白的“空心人”——“小伙计”,不懂科学侈谈人文的“边缘人”——“孔乙己”。我们过去的“应试教育”把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慢慢地扼杀了、产生了一代又一代有知识却少人文的学生。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