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7030字。
12 失 街 亭
空 城 计
孔明分拨已定,先引五千兵退去西城县搬运粮草。忽然十余次飞马报到,说:“司马懿引大军十五万,望西城蜂拥而来!”时孔明身边别无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引五千军,已分一半先运粮草去了,只剩二千五百军在城中。众官听得这个消息,尽皆失色。
孔明登城望之,果然尘土冲天,魏兵分两路望西城县杀来。孔明传令,教“将旌旗尽皆隐匿;诸军各守城铺,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言大语者,斩之!大开四门,每一门用二十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如魏兵到时,不可擅动,吾自有计。”孔明乃披鹤氅,戴纶巾,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
却说司马懿前军哨到城下,见了如此模样,皆不敢进,急报与司马懿。懿笑而不信,遂止住三军,自飞马远远望之。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左有一童子,手捧宝剑;右有一童子,手执麈尾。城门内外,有二十余百姓,低头洒扫,傍若无人。
懿看毕大疑,便到中军,教后军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望北山路而退。次子司马昭曰:“莫非诸葛亮无军,故作此态?父亲何故便退兵?”懿曰:“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兵若进,中其计也。汝辈岂知?宜速退。”
于是两路兵尽皆退去。孔明见魏军远去,抚掌而笑。众官无不骇然,乃问孔明曰:“司马懿乃魏之名将,今统十五万精兵到此,见了丞相,便速退去,何也?”孔明曰:“此人料吾生平谨慎,必不弄险;见如此模样,疑有伏兵,所以退去。吾非行险,盖因不得已而用之。此人必引军投山北小路去也。吾已令兴、苞二人在彼等候。”
众皆惊服曰:“丞相之机,神鬼莫测。若某等之见,必弃城而走矣。”孔明曰:“吾兵止有二千五百,若弃城而走,必不能远遁。得不为司马懿所擒乎?”言讫,拍手大笑,曰:“吾若为司马懿,必不便退也。”
(本文节选自《三国演义》)
1.下列加点的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马谡(shù) 睿智(ruì) 寨栅(zhà) 钦敬(qīn)
B.偏裨(bì) 文几(jī) 言讫(qì) 熟谙(ān)
C.张郃(hé) 犄角(jǐ) 城垣(yuán) 杀戮(lù)
D.垓心(ɡāi) 长史(chánɡ) 辎重(zī) 自隳(huī)
解析:A项,“谡”应读sù;B项,“裨”应读pí;D项,“长”应读zhǎnɡ。
答案:C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措手不及 鼓躁呐喊 占山为寨 势如劈竹
B.片甲不回 筑起城桓 端然不动 掎角之势
C.倍加钦敬 失地陷城 力穷势孤 明正军律
D.孤军难立 等闲视之 备道而行 屯兵扎寨
解析:A项,躁—噪;B项,桓—垣;D项,备—倍(背)。
答案:C
3.下列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司马懿非等闲之辈(平常的人)
男亲自哨见(探见)
B. 彼若有命,不来围山(有性命)
孔明跌足长叹(跺脚)
C. 把魏延围在垓心(战场的中心)
命马岱、姜维断后(在后面掩护军队后退)
D. 只鼓噪呐喊(击鼓喧哗)
思舜帝殛鲧思禹之义(杀死)
解析:B项,有命:有运气。
答案:B
4.填入下列句子空缺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司马懿________,八月已到新城,孟达措手不及。
(2)是吾不识贤愚,________如此!各处兵将败损,惟子龙不折一人一骑,何也?
(3)纵军惊惧,只得努力下山来冲魏兵。魏兵________,蜀军又退上山去。
A.倍道而行 以至 端然不动
B.背道而行 以致 岿然不动
C.倍道而行 以致 端然不动
D.背道而行 以至 岿然不动
解析:(1)句意应是指时间快,所以应用“倍道而行”。(2)上句是下句的原因,应用“以致”。(3)此处表示魏军稳固的样子,应用“端然不动”。
答案:C
5.选出括号处所填词语正确的一项( )
吾( )知汝平生谨慎,( )特以此重任相托。汝( )小心谨守此地:下寨( )当要道处,( )贼兵急切不能偷过。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