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1小题,约7110字。

  重庆市南开中学2015届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题
  一、(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9分。共12分)
  1.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蒸汽机   斧底游鱼   剽悍piāo    雪泥鸿爪zhuǎ
  B.大姆指    和衣而眠  氛围fēn     汗流浃背jiā
  C.绿茵场    棉里藏针   躯壳qiào    解甲归田jiě
  D.一炷香    谈笑风生  谂知shěn    爱憎分明zēng
  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1849年,美国加州有个木匠在溪沟旁拾到一个沉甸甸的金块。消息不翼而飞,人们像潮水般一涌向旧金山,掀起了著名的“西部淘金热”。
  B.11月l2日,科幻巨制《星际穿越》登陆内地各大院线,截至17日晚,《星际穿越》上映首周狂卷3亿元人民币,登顶内地票房周冠军。
  C.依靠自身技术优势长期在汽车制造业中执牛耳的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由于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八十年代末开始走下坡路,风光不再。
  D.刚面世的《全宋诗》汇集了宋代所有诗歌,长篇短制,细大不捐,即使是断章残句,也有所收录,堪称一项辉煌卓绝的伟业。
  3.依次填入下边一段话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一个人的记忆,是源于诸多细胞的相互联络,诸多经验的积累、延续和创造;          。个人之于人类,正如细胞之于肌体,          。但这里面常常有一种悲哀,          ,而将其他人的话语变成沉默的大多数。
  ①人类的文化也是这样,源于诸多个体及其独具的心相互沟通、继承和发展。
  ②源于诸多个体及其独具的心相互沟通、继承和发展,人类文化也是这样。
  ③正如树木之于森林,正如一个音符之于一曲悠久的音乐。
  ④正如一个音符之于一曲悠久的音乐,正如树木之于森林。
  ⑤主流文化经常湮灭个人的独特,历史仅仅记录少数人的丰功伟绩,
  ⑥历史仅仅记录少数人的丰功伟绩,主流文化经常湮灭个人的独特,
  A.①④⑥    B.②④⑤    C.①③⑤    D.①③⑥
  二、(本大题共3小题。共11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4~6题。
  诗人叶赛宁曾说过:“找到家园。就是胜利。”这无疑是一个充满诱惑的真理。尽管寻找家园是一条遥遥无其的苦路,然而却是人命中注定将始终面对的精神指盼。“家园”一词在汉语中原本是对出生和栖息地的经验性表达,它寄寓着熟识、亲近、眷恋、舒适等情感性因素,诱发着人的乡情、亲情和思乡感、归乡感。海德格尔诗学传入中国,“家园”又被赋予了诸多形而上的意味,如“接近极乐的那一点”“接近源泉之地”,且与“存在的敞开”“诗意地栖居”等相联系。在他的语境里,“诗意地栖居”,既指的是一种“物质”上的诗意人生、诗化人生,也是指的是一种“精神”上的“存在”,指的是人类的精神家园。他借诗的多维语言去诠释隐藏在万物深处的神性,去揭开这一“存在之真”的神秘面纱,以达到他自己所信仰着的“此在”的彼岸。在海氏的论著中,他反复强调的是“筑居”与“栖居”的不同。“筑居”只不过是人为了生存于世而碌碌奔忙操劳,“栖居”是以神性的尺度规范自身,以神性的光芒映射精神的永恒。
  一部亚当和夏娃被逐出伊句园的历史,就是人在大地上流浪的历史。人意识到自身的罪恶并向上帝皈依,便是人获得了家园的居住。一切的宗教都为人的灵魂设计了这样的归宿,基督教有天堂,佛教有西方极乐世界,伊斯兰教有天国,这类归宿都可以说是专为灵魂而设的家园。
  回溯历史,无论是在柏拉图还是卢梭时代,无论是在但丁还是荷尔德林那里。所谓家园,乃是人类内在精神的投射,是“彼岸”之物,是不可从理性和逻辑加以言说之物。这种古典哲学的认识一直到了18世纪德国浪漫派诗人诺瓦利斯那里才有所改观。诺瓦利斯曾对哲学下过这样的定义:哲学原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