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6150字。

2004—200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七年级(下)语文试题
(120分[卷面书写4分],120分钟)
┌───┬─┬───────────┬─┬───┐
│ 题号 │ │    二      │ │ 总分 │
│   │一├───┬───┬───┤三│   │
│   │ │ (一)│ (二) │ (三) │ │   │
├───┼─┼───┼───┼───┼─┼───┤
│ 得分 │ │   │   │   │ │   │

老师对你说:
快乐的日子总是一晃而过。这个学期的语文学习很快就过了一半。回想起来,这段时间里我们一起“阅读战争”、当然,更是感悟到了“爱”的博大感情,还跨过了“说不尽的桥”……丰富多彩的语文课使你有了新的体验和评价:知识的积累、能力的形成……具体的都是些什么呢?
现在,请你坐在课桌前,用一种练习式的“检测”方法把它们整理出来就清楚啦!你可以满怀信心,认真回顾思索,从容书写阅读的体验;倾吐自己的实感与真情,最后交出一份让自己满意的“学习小结”吧!”好吗?那么,拿起笔来……

一、 积累运用(20分)

1.请你用规范的行楷字在田字格中写下这条广告语,让“地球人”都看到(相信你一定写得很漂亮呀! )。(2分)

铸剑为犁,架构“爱”“桥”!



2.根据拼音在下列句中横线上写出相应的词语。(1分)

①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tuǒ tiē)______________;颇踌躇了一会。

②我很想详细地知道这故事,但阿长是不知道的,因为她毕竟不(yuān bó) ______________。
3.下列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找出并改正。(2分)

低眉顺眼 生死祸福 鸡零狗粹 大庭广重  穷愁燎倒  微不足到

错别字
  订正

4.填入下列句子空白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1)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________________。
(2)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________________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
(3)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________________。
(4)故宫,是我国古代宫殿建筑艺术的________________。
  A.溃退 交卸 标本 瑰宝  B.撤退 推卸 标本 宝贝 
C.撤退 交卸 标准 宝贝  D.溃退 推卸 标准 瑰宝
5.下列各句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1分)
 A.这是某种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不可名状的晨曦中依稀可见,宛如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瞥见的亚洲文明的剪影。
 B.可是假如是月明风清的夜晚,人们的眼再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见有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慢条斯理般奔着东南去了。
 C.它将永远燃着,正像一个母亲的眼泪,正像一个儿子的英勇,那样欲盖弥彰。
 D.老人目光如豆,仿佛眼前的景物已不存在,他们又回到半个世纪前的世界中去了。
6.指出下列句子的表达方式。(2分)
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    )

②人潮仍沿着山路泻下,白色石雕边的浓烈的色彩一抹一抹漫开――孩子们仍不断涌来。  (    )
③拂晓前,契柯拉耶夫所属的那一连红军,在猛烈的炮火掩护下,直奔方场,占领了那座
(     )
④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
(     )
7.填空。(3分)
①“他仿佛觉得有许多目光在望他,就尽力把胸挺得高些,无奈,他的背是驼惯了的,胸
无法挺得高。”这句话出自《______________》,“他”是______________笔下的______________。
 
②“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一句出自_____________的《         》,“他”是指 ______________。

8.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3分)
⑴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    )
⑵《芦花荡》以解放战争为题材,在作家的笔下,芦花荡充满了诗情画意。(    )
⑶为了体现真实性,作者往往采用第一人称去虚构情节,《阿长与〈山海经〉》一文中的“我”就是虚构的,并非指鲁迅本人。(  )
⑷《背影》这篇散文,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表现了“父亲”的爱子情深,十分感人,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