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21360字。
湖北省武汉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本试题卷共8页,六大题23小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
【试卷综评】
这套语文试卷突显高考稳中求变的特色,进一步突出能力立意,深化课改理念,提升文化含量,紧扣课程目标,旨在检测语文素养。
一、注重基础考查,旨在检测基本素养
一是立足语文课本,尽量扩大语文课本中基础知识考查的覆盖面。语言材料的选用既顾及课本知识,又着眼于日常语言运用的实际。如第1、2两题的语言材料选用的大多是《通用规范汉字表》“一级字表”中的常用字,同时又是日常生活中很容易读错、写错的字。第2题选用常见的双音节词和四字、五字熟语,体现了试题较宽的覆盖面。第3 题词语运用更加强调语境的综合性。
二是加强试题与中学教材的联系,引导中学教学务本求实。
今年的试题在材料选择、题型呈现方面,一如既往地勾连教材,贴近中学语文教学实际。文言实词的考查,文言翻译等,都是教材中出现过的甚至是注释过的词语。文学常识的考查。文学类阅读文本选用小说,也是基于高中教学的考虑。小说文本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占有很大的比重,选用微型小说作为测试文本,对高中小说教学既是检测,也是一种促进。
二、注重能力考查,旨在彰显课改理念
一是依据考纲设计能力考查点。论述类文本阅读,适合检测考生对论述类文本的阅读理解能力。试卷呈现的三个试题,既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又检测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提炼概括文本主要观点的分析综合能力,难易有度,较好地满足了测试需求。文言文阅读,属典范的传记文本,叙事脉络清晰,文字浅易,语言简洁,适合用来测试普通高中毕业生的文言文阅读水平。
二是突出鉴赏能力和探究能力的考查。“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是古代诗歌鉴赏的基本考查点。从这一点发散,其拓展的空间相当宽广。考生在答题时,应立足文本,在感悟作品内蕴的同时,调动自身阅读积累,去赏析、探究篇章形式的独特魅力。
三、考查实际运用,旨在提升思维品质
作文试题是以新材料作文的形式呈现,可以更为全面地检测考生的思维品质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对考生的知识积累和生活历练等状况也可进行整体性的考查。
一、语文基础知识 (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
【题文】A0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煽情(shān) 胴体(tóng) 打寒噤(jìn) 虚与委蛇(yí)
B. 胸脯(pú) 潜逃(qiǎn) 脖颈子(gěng) 开花结果(jiē)
C. 掀开(xuān) 涤纶(dí) 压轴戏(zhòu) 令人发指(fà)
D. 牌坊(fāng) 俯瞰(kàn) 紧箍咒(gū) 拾级而上(shè)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能力层次为A(识记)。
【答案和解析】答案:D 解析:A项“胴”应为dòng ,B项“潜”应为qián,C项“掀”应为xiān。
【思路点拨】有些的读音很难掌握,我们必须养成勤查字典、词典的习惯,坚持正音训练,才能记住一些特殊字音,这些词语中的加音字都是多音字,难读难记,但它们在这些词语中的读音是固定的,只要加强记忆,经常做正音练习,就能记住这些多音字的正确读音。
【题文】B0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贻误 水龙头 势不两立 事实胜于雄辨
B. 青睐 马蜂窝 坐阵指挥 口惠而实不至
C. 绿洲 笑眯眯 至高无上 迅雷不及掩耳
D. 脉博 化妆品 声名鹊起 恭敬不如从命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能力层次为A(识记)。
【答案和解析】答案:C 解析:A项应为“事实胜于雄辩”,B项应为“坐镇指挥”,D应为“脉搏”。
【思路点拨】识记字形一定与理解字义紧密结合,可以借助造字法,从偏旁的异同来推敲词义,也可以借助词语结构、典故出处、历史文化常识、生活经验等来推敲词义,进而记住字形。
【题文】D0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假如生命是草,也决不因此自卑!要像其他同类那样毫不吝惜地向世界奉献出属于自己
的 浅绿,大地将因此而充满青春的活力;假如生命是树,要一心一意把根扎向大地深处,
哪怕脚下是一片坚硬的岩石,也要 地将根须钻进石缝, 生命的源泉。在森林和沃
野做一棵参天大树 很美妙,在戈壁沙漠和荒山秃岭中做一棵孤独的小树,给迷路的跋
涉者以希望,那就更为光荣。
A. 一抹 锲而不舍 汲取 当然
B. 一片 坚忍不拔 吸取 当然
C. 一抹 坚忍不拔 吸取 固然
D. 一片 锲而不舍 汲取 固然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能力层次为E级(表达应用)。
【答案和解析】答案:A 解析:“一抹”作“绿色”量词更生动,“锲而不舍”比喻有恒心,有毅力,“坚忍不拔”形容信念坚定,意志顽强,不可动摇;前者更适合语境。“汲取”和“吸取”是同义词,区别在于风格与使用场合上,“汲取”较文雅庄重,“吸取”较通俗,前者往往与抽象事物搭配,后者既可用于抽象事物,又可用于具体事物。“固然”表示承认某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当然”表示对某一行为的确认或肯定。
【思路点拨】做好这类题需要注意①正确理解词语的含义,掌握词语用法。②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③要注意词语的使用范围和搭配对象;④弄清所用的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
【题文】E0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武汉作家方方感叹,当下的知识分子正在逐渐堕落;不少知识分子都缺少勇于担当社会 责任的精神,而无时无刻都在关注着个人的利益。
B. 澳大利亚、美国和加拿大是中国经济犯外逃最多的三个国家,澳大利亚联邦警察局将与中国警方联手查没中国贪官在澳的非法资产,这是双方史无前例的一次合作。
C. 他对最近出版的这本书评价很高,书中讲述的是解放前一年的冬天发生在江城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