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4题,约19800字。

  江西省南昌二中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
  【试卷综评】
  本次高三语文试题总分为150分,其中写作60分,阅读部分现代文,古代诗歌及文言文部分,和高考卷相同。写作总分和高考分值相同。从试题难度梯度上看,试题的梯度呈现由浅入深的排列,作文只限定学生写供材料作文。本次试卷只考查了高中课内背诵部分。侧重于学生古代汉语的理解、分析、综合运用,如解释文言实词和虚词,将文言文译成现代汉语,分析,理解文章标题,关键句含义,仿写,这些试题的设置强化了学生的基本技能的训练。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1分)
  【题文】A0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执拗(niù) 踯(zhí)躅 返璞归真(pú)   涸(hé)泽而渔
  B.山阿(ē) 肄(yì)业 博闻强识(shí) 前仆(pū)后继
  C.訾(zǐ) 詈 谬(miù)误 长歌当(dàng)哭 大笔如椽(yuán)
  D.颓圮(pǐ) 哺(pǔ)育 断壁残垣(yuán) 奇伟瑰(ɡuī)怪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能力层次为A(识记)。
  【答案和解析】答案:A      解析:B博闻强识(zhì);C项椽(chuán);D项哺(bǔ)
  【思路点拨】只有加强记忆,经常做正音练习,就能记住这些多音字的正确读音。常言道,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我们要做学习上的有心人,平时注意积累语音方面的知识,坚持多读、多问、多查、多练,并通过持之以恒的实践,力求在实际运用中理解和掌握多音字。
  【题文】B0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诅咒 惦记 直接了当 夙兴夜寐 B. 婆娑 喋血 浅尝辄止 游目骋怀
  C. 斑驳 桀骜 陨身不恤 白头偕老 D. 瓦菲 渺茫 应接不瑕 豁然开朗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能力层次为A(识记)。
  【答案和解析】答案:B     解析:A.项:接—截;C项:陨—殒;D项:瑕—暇
  【思路点拨】正确书写汉字的方法:①读准字音。有些字是由于读错了字音而将其写成了错别字。②分析字形。对形似的字可通过区分形旁来识记。③弄清词语的含义。即通过对词语意思的分析,进而判断该词语中是否有错别字。
  【题文】D0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当地有关部门固执己见,坚持这种破坏历史文化遗产的“旧城改造”,没有经过上级领导的批准,        拆除了遵义会议会址周围的大片历史建筑。
  ②日本政界的一些人妄图__日本侵华的历史,引起中日两国人民的强烈反对。
  ③随着未来的科学进步,我相信,宗教______教条____迷信,必将让位于科学;可是人的对于超越人世的渴望,必将由未来的哲学来满足。
  A.私自  窜改     以及/或          B.擅自     窜改    及其/或
  C.擅自  篡改     及其/和              D.私自     篡改     以及/和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能力层次为E级(表达应用)。
  【答案和解析】答案:C       解析: “私自”指背着组织或有关的人做不合乎规章制度的事,“擅自”指对不在职权范围以内的事情自作主张,从句意看,当用“擅自”。 “窜改”的意思是“改动(成语、文件、古书等)”,一般指文字上的改动;而“篡改”的意思是“用作伪的手段改动或曲解(经典、理论、政策等)”,不限于文字,且手段卑劣,。及其,词组,以及它的;这里“宗教及其教条”,就是“宗教和宗教的教条”,与“迷信”并列,所以后用连词“和”。
  【思路点拨】辨析近义词语的从下面八个方面考虑:1.意义轻重不同。 2.意义侧重点不同。无比兴奋和激动时才用。3.范围大小不同。4.适用对象不同。5.感情色彩不同。6.语体色彩不同。7.语法搭配不同。8.关键语素不同。
  【题文】D0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历经八次审议的物权法草案,3月16日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高票通过,这表明侵权责任法也将呼之欲出。
  B.做人须诚实守信、言出必行,一是一二是二,一言九鼎,这样才能立足于社会,才能受到朋友、同行的信任,才能使事业兴旺发达。
  C.2014年中国房地产市场如履薄冰,或许“暴利”时代开始远去,房地产生存环境及发展渠道逐渐规范也更狭窄。
  D.美国政府的“救市”举措尽管态度非常积极,但只能算是扬汤止沸。以援救贝尔斯登为例,美联储的举措只是让资本市场暂时避免了更大的混乱,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能力层次为E级(表达应用)。
  【答案和解析】答案:D    解析:A.“呼之欲出”形容人像画得逼真,似乎叫一声就会从画中走出来;泛指文学作品中人物的描写十分生动;B.“一言九鼎”指说话分量重,能起很大作用;C如履薄冰:形容战战兢兢,小心谨慎的样子,强调主观心态之谨慎小心,而非客观情况之危急。;D.扬汤止沸:把沸水舀起来再倒回去,想叫它不沸腾。比喻办法不彻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思路点拨】成语辨析题的解题技巧①搞清成语含义,切莫“望文生义”。有的成语仅从字面上看与整个句子意思相一致,但仔细一分析却与全句意思风马牛不相及。②看感情色彩是否恰当,有些成语具有较强的感情色彩,或褒或贬,界限分明。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