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8740字。
江苏省启东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满分160分,答题时间 150分钟)
【试卷综析】
一、总体评价
这份高三语文试卷,试题题量适中,试题形式灵活,侧重基础。本次高三语文试题总分为160分,其中写作70分,阅读部分现代文,古代诗歌及文言文部分,和高考试卷相同。
本次试卷只考查了课内外背诵部分。侧重于学生古代汉语的理解、分析、综合运用,如解释文言实词,将文言文译成现代汉语,分析,理解文中人物形象,揣摩人物言语的真实用意,仿写,这些试题的设置强化了学生的基本技能的训练。
二、具体情况分析
1.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侧重于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无论是词义辨析题还是综合分析题、文言文翻译题都贴近教材,可以有效引导学生树立对课本和课堂学习高度重视的意识。
2.古典诗词赏析:试题所选诗歌,诗意浅显。赏析起来难度不是很大。
3.默写:名篇名句默写所考的句子全都选自课内外,难度较大。
4.现代文阅读:题型设计比较合理,接近高考题型。试题重点考查了学生筛选和辨别信息的能力,以及对文章主题的总体理解和概括表述能力。
5.作文:本题对于求学的学生来说,较切合生活实际,写成议论文学生比较熟悉。
一、古诗词鉴赏(10分)
【题文】K01.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黄溪夜泊
欧阳修
楚人自古登临恨,暂到愁肠已九回。
万树苍烟三峡暗,满川明月一猿哀。
非乡况复惊残岁,慰客偏宜把酒杯。
行见江山且吟咏,不因迁谪岂能来。
【注】本诗是诗人于景祐四年被贬夷陵经黄溪时所作。
(1) 请简要赏析这首诗的颔联。(5分)
【知识点】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关键句含义的能力, 能力层次为D(鉴赏评价)。
【答案和解析】答案:颔联借景抒情,从视觉、听觉和内心感受的角度,描写了峡川从黄昏到静夜的景象,营造了凄清的意境,抒发了诗人缠结难解的愁绪,同时响应了标题中的“夜”字。
解析:①品读诗句,明确诗句内容。②联想与想象,由眼前之景到心中之景。③点明作用。每点1分,答出五点得满分。
【思路点拨】①解读诗句的内涵。描述诗句描绘的景象,解读其内涵,结合诗句的语境概括诗句的内容。②抓住突出的一点(写法或内容)简析。③点出该句营造的意境或表达的情感。
④按题目的要求整合答案,然后细心检查答案。
(2)请结合全诗,概括诗人抒发的丰富情感。(5分)
【知识点】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作者情感的能力, 能力层次为D(鉴赏评价)。
【答案和解析】答案:①漂泊之苦②岁末之痛③迁谪之恨④思乡之切⑤旷达之怀。
解析:找出诗中意象,结合写作背景,分析作者情感。(每点1分)
【思路点拨】鉴赏古代诗歌作者情感,有下面几项逐项落实。①理解词句的意思。要牢固地树立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词义的观念;②把握诗歌的结构层次。一首诗多半是有几层意思组合而成的,即使是绝句、律诗这样的短诗,我们仍可以将其分成几个层次(一般是两句一个层次),分解以后再进行综合,就容易准确地理解诗意,把握诗人的情感。分层后,还应琢磨一下层与层之间诗意是如何转换的,即如何过渡衔接的;③掌握诗歌常用的修辞方法和表达技巧;④体味诗歌所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所抒发的情感。
【诗词赏析】
欧阳修的这首诗作于1037年(于景元年),为《夷陵九咏》之六,曾被收入《零陵县志》。黄溪,水名,源出双牌阳明山摩天岭西麓,由南向北流经永州市零陵区东北至祁阳白水入湘江,流域面积100余平方公里。该诗写作者夜泊黄溪的愁思和感慨。
欧阳修谪居夷陵,曾经过黄溪,登山临水之际,抚今伤古,感慨良多,遂有此诗。首联的“恨”和“愁”二字,为全篇定下了基调。中间两联即事抒怀,情与景合:以苍茫暮色和月夜猿啼,渲染了寂寞的气氛。而异乡残岁和举杯销愁,表现出作者落泊的处境。前面这六句,句句为沉痛语,“恨”、“愁”、“哀”、“暗”、“惊”,字字血泪,将谪居山城之苦、忠而被贬之痛完全表现了出来。
古代诗人遭遇困厄奄蹇之时,向来善作宽解之言,以平衡内心的苦闷。胸襟开阔 ,善于苦中作乐的欧阳修更是如此:《戏答元珍》中有“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的自慰之语,而这首诗的末两句亦笔锋一转,不再作伤心语,而是故作旷达语,极尽沉郁顿挫之致。这两句诗与元稹谪越州时作的《以州宅夸乐天》中的“我是玉皇香案吏,谪居犹得住蓬莱”品格相似,都体现出了旷达豪迈之气。
全篇精确老到,寄意深婉曲折,表达了作者深深的惆怅之情。
【题文】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题文】J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4题。
安重诲
①安重诲,应州人也。少事明宗,为人明敏谨恪。明宗即位,以为左领军卫大将军、枢密使,兼领山南东道节度使。在位六年,累加侍中兼中书令。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