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7520字。
(一)十年高考文言文课内文言虚词辑录
【而】1、天下云合响应,赢粮而景从《过秦论》连词,表示修饰关系。可不译,或译为“又”。
2、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师说》)连词,表示并列关系。可不译,或译为“又”。 3、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连词,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连词,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后“而”表并列。 5、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赤壁赋》)连词,表示承接关系。可不译,或译为“接着”“就”。 6、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寡人之于国也》)连词,表示承接关系。可不译,或译为“接着”“就”。
7、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劝学》)连词,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8、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阿房宫赋》)连词,表示转折(或并列)关系 9、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连词,表示假设(递进)关系 10、扣舷而歌之。倚歌而和之(《赤壁赋》)连词,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
11、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鸿门宴》)连词,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 13、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过秦论》)连词,表示因果关系。“因而” 14、外连衡而斗诸侯(《过秦论》)连词,表示目的关系,“来”。还有的认为是承接。
15、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连词,表示目的关系。 16、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代词,通“尔”,第二人称,译为“你的”。 17、吾尝终日而思矣。连词,表示修饰关系。 18、涂有饿莩而不知发。连词,表示转折,却。20烟光凝而暮山紫。连词,表并列。 21、与(亲近、亲附)嬴而不助五国。连词,表示转折,却。 22、今人有大功而击之。连词,表示转折,却。 23、爽籁发而清风生。连词,表顺承,就。 24、朝济而夕设版焉。连词,表示转折,却。 25、不患贫而患不安。连词,表示转折,却。 26、恍惊起而长嗟。连词,表顺承,就。 27、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连词,表顺承,就。
28、我腾跃而上。连词,表示修饰关系。 29、弃甲曳兵而走。连词,表示修饰关系。 30倚歌而和之。连词,表示修饰关系。
31、毕礼而归之。连词,表顺承,就。 32、信而见疑。连词,表示转折,却。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表顺承;或者表因果,因而。 33、拔剑切而啖之。表顺承。
【何】1、大王来何操?(《鸿门宴》)疑问代词,可译为“哪里”“什么”。 2、不然,籍何以至此?(《鸿门宴》)疑问代词,可译为“哪里”“什么”。 3、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琵琶行》)疑问代词,可译为“哪”“什么”。 4、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孔雀东南飞》)疑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