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归去来兮辞.doc
:说“木叶”.ppt
说“木叶”.doc
咬文嚼字.ppt
教学日期 时间: 教学年级 高 中 年 期
语文 课题 教学班级 高 中 级 班
知识
与
技能 把握全文的结构,理清文章的脉络,理解课文的内容。
弄懂并积累“来、胡、奚、而、以、谏、樽、觞、眄、审、容膝、策、矫、岫、盘桓、棹、窈窕、遑遑、皋、委、怀、聊、乘化”等字词的意义。
过程
与
方法 ①了解辞的体裁特点。运用辞的特点,进一步领会作者的感情及志向。
②把握辞中淡远潇洒的风格,在朗读中启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使学生头脑中能浮现诗人的形象。
③提高把握词类活用现象的能力,积累文言词语。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感受作者在文中着重表达的对黑暗官场的厌恶和鄙弃,对农村的自然景物和劳动生活的赞美。领略辞中表现的遗世独立、心胸旷达的乐观精神。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重点 提高把握词类活用现象的能力,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难点 领悟诗人欢歌之痛
教学步骤及要点:
●教学设想
本设计根据课文内容,突出二点: 1.领略田园自然美。 2.领悟诗人欢歌之痛。
●教学方式:以诵读、讨论、点拨为主,重点在通过解读课文。发现美,品味美,鉴赏美。
●预习要求:读课文,利用课下注释、工具书,初步把握文章大意,完成《课堂讲义》基础梳理题。
导入:
朗朗乾坤,谁能挣脱名缰利索的羁绊?滚滚红尘,谁又能拒绝高官厚禄的诱惑?但在中国文学史上就有这样一个人,他卓然超群,不为五斗米折腰;他乐居田园,用自己的心灵书写了一曲曲动人的绝唱。东
……
语文组 徐洪勇
教学日期 2014 年 10 月12日第 周星期 第 节
教学年级 高 中2014年下 期
科目
语文
课题
教学班级 高 中 2013级 16 班
三
维
目
标 知识
与
技能 1.领悟诗歌语言的特质,尤其要理解“木叶”在古典诗词中的意象含义;
2.通过感受“木叶”意象的生成过程来学习分析与综合的方法。要指导学生尽可能掌握课文中的一些带规律性的东西,例如辨析诗歌语言精微之处的方法,并且尝试用这种方法去鉴赏诗歌。
过程
与
方法 1.本课教学应该按照整体感知—内容分析—质疑解疑—延伸拓展的过程来进行;
2.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与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应以学生自读自研为主,教师点拨,师生相互质疑为主要方面。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祖国古典诗词的兴趣,以增进对传统文化的认可;
2.体悟古典诗词中的情怀,感受古典诗词中蕴藏着的艺术美,提高其审美品味;
3.学习本文作者严谨的治学态度。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重点 1.理解“木叶”在古典诗词中意象的生成,尤其是“木叶”中包含的深层美学意义;
2.学习对古典诗词中典型“意象”的鉴赏方法。
教学难点 1.如何学会在古典诗词的阅读过程中鉴赏“意象”;
2.读懂文中引用的诗句,并理解它们对证明作者观点的作用。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