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东南飞1
高中语文必修五教学案:孔雀东南飞(第一课时).doc
高中语文必修五教学案:孔雀东南飞 (第二课时).doc
高中语文必修五教学案:孔雀东南飞(第三课时).doc
《孔雀东南飞》学案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1、扫除字词障碍,初读文本。2、把握叙事诗歌的文意,概括情节。(至29页。)
学习重难点:理解文意
【学情调查 情境导入】
《离骚》段落背诵。检查预习情况,导入。
【问题展示 合作探究】
一、理解文意,回答问题:(25至29页)
1、诗歌开头“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运用了什么手法,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2、阅读2—12段,从中可以看出作为媳妇的刘兰芝是一个怎样的人?文章主要通过哪些方面来展现的?
3、11-12段的“夫妻誓别”这一节在内容和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达标训练 巩固提升】
一、补充完整句子:(25至29页)
1、鸡鸣入机织, 。
2、结发同枕席, 。
3、东家有贤女, 。
4、今若遣此妇, 。
5、不久当归还, 。
6、昼夜勤作息, 。
7、不久当还归, 。
8、举手长劳劳, 。
【知识梳理 归纳总结】
刘兰芝的被遣回家主要受到了谁的压力?她回家后即将又面临来自哪一方的压力,通过哪一句话可以看出?
【预习指导 新课链接】
《孔雀东南飞(并序)》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把握叙事诗歌的文意,概括情节。
学习重难点:理清脉络,掌握故事情节。
《孔雀东南飞》预习案
(一)文学常识
1、乐府和乐府诗:“乐府”本来是汉武帝刘彻设立的一个官署。它的任务是制定乐谱、采集歌词和训练乐工。后来,把乐府官署所采集、创作的歌词也称“乐府”或“乐府诗”。乐府诗包括 和 两大类。两汉乐府诗体裁以五言为主,兼有七言和杂言,生活气息比较浓厚。乐府诗主要保存在宋代郭茂倩《乐府诗集》中,汉乐府民歌又称汉乐府,风格活泼自然;南朝乐府民歌风格清新宛转;北朝乐府民歌,风格质朴刚健。南朝的《孔雀东南飞》与北朝的《木兰辞》并称“ ”,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文人创作多为民歌的仿制品,难与民歌相媲美。宋元以后,乐府诗的外延进一步扩大,词、曲因配乐演唱的缘故,也被雅称为乐府。与《诗经》《楚辞》可鼎足而三,它在中国诗歌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2、比兴是中国诗歌中的一种传统表现手法,宋代朱熹认为:“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通俗地讲,比就是譬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有的诗是个别地方采用比,而有的则是整个形象都是比,就像后代的咏物诗;“兴”就是起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有的“兴”兼有发端与比喻的双重作用,所以后来“比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