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查看预览图

中国建筑的特征
2014年秋高中语文 4.11 中国建筑的特征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5.ppt
2014年秋高中语文 4.11 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5.doc
2014年秋高中语文 4.11 中国建筑的特征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5.doc
2014年秋高中语文 4.11 中国建筑的特征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5.doc

  4.11 中国建筑的特征
  学习目标
  1.了解文中对中国建筑特征的综述分析,得到科学知识的启迪。
  2.理清课文的结构层次,概括各部分的基本意思;品味自然科技小论文语言简洁、严密、明晰的特点。
  3.在学习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知识的同时,又能得到科学美感的陶冶。
  作家作品
  简历:梁思成(1901—1972),广东省新会人,其父梁启超。中国近代著名建筑历史学家、建筑教育家和建筑师,中国建筑教育的奠基人之一,中国古建筑 研究的先驱者之一,中国古建筑和文物保护工作的倡导者之一,新中国首都城市规划工作的推动者。曾主持我国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
  代表作:《清式营造则例》《中国建筑史》《中国雕塑史》等专著。
  课文背景:1931年9月,在创立以研究中日古代建筑为宗旨的中国营造学社社长朱启钤先生的邀请下,梁思成离开东大,回到北平,进入中国营造学社任职,开始踏上了他研究中国建筑发展史的漫漫长路。为了积累资料和寻求科学依据,梁思成开始了他的艰苦的,同时也是颇具独创性的建筑调查活动。在长达几十年的时间里,他跋山涉水,历尽困难,陆续实地考察了河北、山西、浙江、山东、河南、陕西以及西南地区的古建筑遗迹,进行了大量的拍照、测绘、资料整理和科研工作,于1944年写成《中国建筑史》。
  资料卡片
  自然科学小论文的特点:
  一是“小”。同正规学术论文相比,科学小论文的选题较小,内容较浅,篇幅也不长。
  二是科学性。科学小论文的材料,应当是真实可靠的,不允许夸大或虚构;观点应当是经过细致的思考与研究后实事求是地提出来的,而不是任意地猜测或臆断;语言应当准确、清晰、严密、合乎逻辑,不能模棱两可、含糊费解、粗疏缺漏。
  三是创造性。是否具有一定的创造性,是衡量自然科学小论文质量的重要标准。
  字词广场
  ★字音识记
  提炼(liàn)  穹宇(qióng)    木榫(sǔn)
  柁墩(tuó)   额枋(fāng)    戗兽(qiàng)
  水榭(xiè)   椽子(chuán)   房檩(lǐn)
  墁地(màn)  框架(kuàng)   切削(xiāo)
  ★字形辨析
  ★词义辨析
  典范•典型:“典范”,强调其示范性,指可以作为学习、仿效标准的人或事物。“典型”,强调其代表性,指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或事件。
  ※王安忆说,史铁生代表了一代人的理想;而在我看来,他堪称中国一代作家的典范。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韩启德院士指出,全面控制烟草、保障人民健康,是典型的国家公共产品,也是典型公共服务,因此,政府的
  ……
  4.11中国建筑的特征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标
  1.引导学生理清作者的说明线索,列出课文的结构提纲。
  2.帮助学生弄清文章的重点和难点。
  二、能力培养目标
  1.学习本文科普文章的 语言特色,并指导学生在说明文或议论文写作中有意识地学习和借鉴。
  2.通过对课文的一些主要内容和观点展开讨论, 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目标
  激发学生对我国古代悠久的建筑艺术的热爱之情。
  四、 美育渗透目标
  通过学习,提高对我国建筑艺术的审美能力。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引导学生理清作者的说明线索,列出课文的结构提纲。
  2.学习本文科普文章的语言特色,并指导学生在说明文或议论文写作中有意识地学习和借鉴。
  难点:
  1.帮助学生弄清文章的重点和难点。
  2.通过对课文的一些主要内容和观点展开讨论,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引导学生理清作者的说明线索,列出课文的结构提纲。
  2.帮助学生弄清文章的重点和难点。
  3.学习本文科普文章的语言特色,并指导学生在说明文或议论文写作中有意识地学习和借鉴。
  二、整体感知
  1.导入新课
  北京清华园中有一座雕像,被人称为这所著名大学中的第十二座雕像:儒雅的梁思成先生,戴一副眼镜,正微微地笑着,平静,坦然,好像刚刚走出家门,到他创建50周年的清华建筑系去上班。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梁先生的一篇科普文章《中国建筑的特征》(板书课题)。
  2.作者简介
  梁思成(1901-1972),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清华大学教授,中国共产党党员,广东省新会县人。梁思成教授1901年4月20日生于日本,1915年至1923年就学于北京清华学校,1924年赴美留学入康乃尔大学,不久转学人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1927年获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硕士,1927年、1928年在哈佛大学美术研究院学习。1928年回国,到沈阳东北大学创办了建筑系,并任 教授兼系主任直到1931年。1931年至1946年担任中国营造学社研究员、法式部主任。1941年还担任前 中央研究院研究员。1
  ……
  4.11中国建筑的特征
  一、基础训 练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屋脊(jǐ)       贫瘠(jí)
  额枋(fānɡ)  贞节牌坊(fánɡ)
  B.木榫(sǔn)  鹰隼(sǔn)
  墁地(màn)  摘瓜扯蔓(màn)
  C.柁墩(tuó)  滂沱(tuó)
  琉璃(liú)  钟灵毓秀(shū)
  D.缅甸(miǎn)  沉湎(miǎn)
  戗兽(qiànɡ)  哭天抢地(qiǎnɡ)
  解析 A.坊fānɡ;C.毓yù;D.抢qiānɡ。
  答案 B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鼓噪 蛊惑人心 轩敞 喧然大波
  B.省份 恰如其分 漫灭 轻歌慢舞
  C.切削 枭首示众 坐落 虚座以待
  D.规划 指手画脚 蚂蚱 蛛丝马迹
  解析 A.喧然大波—轩;B.轻歌慢舞—曼;C.虚座以待—左。
  答案 D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建筑和语言文字一样,一个民族总是创造出他们世世代代所喜爱,因此沿用的惯例,成了法式。
  B.这样的庭院或天井里虽然往往也种植树木花草,但主要部分一般地都有砖石墁地。
  C.斗拱的装饰性很早就被发现,不但在木构上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并且在砖石建筑上也充分应用,它成为中国建筑中最显著的特征之一。
  D.关于这方面深入一步的学习,我介绍同志们参考《清 工部工程做法则例》和宋李明仲的《营造法式》。
  解析 A.“因此”应为“因而”。
  答案 A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城市中,树多了一棵,草多了一片,花多开了一天,天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