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第20课 六国论 学案(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
第21课 伶官传序 学案(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
第22课 祭十二郎文 学案(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
第23课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学案(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
第五单元 散而不乱 气脉中贯 单元检测(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
第五单元 散而不乱 气脉中贯 单元写作(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
第20课 六国论
学习目标 1.掌握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归纳“得”“非”“或”“相”“势”等多义词的用法。2.把握文章围绕中心论点层层展开、反复论证的特点,理清文章的脉络。3.认真朗读,揣摩语言,体味本文所具有的雄辩力量和充沛气势。
【诗海拾贝】
泊秦淮
杜 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赏析 杜牧前期颇为关心政治,对当时百孔千疮的唐王朝表示忧虑。当他来到当时还是一片繁华的秦淮河上,听到酒家歌女演唱《后庭花》曲,便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诗。诗中说,金陵歌女“不知亡国恨”,还唱着那《后庭花》曲。其实,这是作者借陈后主(陈叔宝)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晚唐那班醉生梦死的统治者不从中汲取教训,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
【文本卡片】
一、作者简介
苏洵(1009~1066),字明允,宋朝眉山(今四川眉山)人。著名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儿子苏轼、苏辙也以文学著名。后人并称他们为“三苏”。眉山三苏祠有幅楹联对他父子做了高度评价: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
本文选自苏洵《嘉祐集•权书》。嘉祐,宋仁宗的年号。《权书》包括10篇文章,都是评论政治和历史的。这篇是《权书》的第八篇,原题为《六国》。这是篇史论文,主要论述了六国灭亡的原因在赂秦,但论古是为了讽今,所以作者的本意不在悲叹六国的灭亡而在借此批评宋朝赂契丹、西夏的不当。
二、背景简介
宋朝建国以后,鉴于唐末藩镇割据、五代军人乱政,采用中央专制集权政策,军权、财权、人权均归中央,将帅不得专兵,甚至外出作战,也必须按皇帝颁发的阵图行事;将官经常轮换,将不识兵,兵不识将,军队没有凝聚力。这样的措施虽然杜绝了军阀拥兵作乱,但是也造成了军事上的衰颓。自宋开国到苏洵去世,宋军和辽军、西夏军大小60余战,败多胜少。军事上的无作为,带来政治、外交上的软弱,只能靠割地赔款以求和平。苏洵正是针对这样的现实撰写此文的。
【基础荟萃】
1.字音辨识。
①弊在赂秦( ) ②洎牧以谗诛( ) ③暴霜露( )
2.辨形组词。
①赂 洛 ②嬴 赢 ③谗 搀
3.解释下列加点的实词的含义。
(1)积威之所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第21课 伶官传序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这篇传前序论,借助后唐庄宗李存勖得失天下的历史教训,警策透辟地阐述了“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其目的是告诫北宋统治者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2.把握本文的论证结构。3.本文平易舒畅中饱含抑扬顿挫,精辟论述与深沉感慨合而为一,语调深婉,达到了以理服人,以理动人,寓理于情的艺术境界。
【诗海拾贝】
中吕 卖花声•怀古
张可久
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赏析 这首怀古小令通过对古代英雄成败历史的咏叹,抒发了作者对战争使生民涂炭的愤慨,是元曲中极具人民性的杰作。
曲文前三句,作者从我国历史长河中选取了三则典型事例。一是楚汉相争,项羽的宠妃虞姬自刎于乌江之畔。明写虞姬之死,实写项羽的失败。项羽是英雄末路的典型。二是三国赤壁之战,周瑜战绩辉煌。周瑜是英雄得志的典型。三是班超“投笔从戎”的典故。班超是东汉的名将,他虽然一生战功赫赫,但他在西域长达三十一年之久,晚境凄凉,欲归而不可得。班超是英雄落寞的典型。通过这些事例,作者意在表明:成功也罢,失败也罢;得意也罢,失意也罢,都改变不了人民受苦受难的悲惨命运。
曲文后三句直承上文,直抒胸臆。“伤心秦汉,生民涂炭”概括总结,因为三个事例都发生在秦汉。秦汉是如此,那么秦汉以后又如何呢?作者所处的元代又怎样呢?自然都足以令人“伤心”,也都是“生民涂炭”啊!作为读书人的作者却无能为力,只有一声长叹:民生疾苦更甚于英雄末路,从而表现了作者鲜明的同情人民的政治态度。
【文本卡片】
一、作者简介
欧阳修(公元1007~1072年),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自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二十四岁考取进士,官至参知政事。早年思想进步,支持以范仲淹为代表的改革派,晚年思想渐趋保守,反对王安石变法。他在散文、诗词创作、史书编撰和诗文评论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是北宋文坛泰斗。在他辉煌的文学成就中,尤以散文成就最高,是唐宋八大家中宋朝第一人。
二、背景简介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文人大兴写史之风,各类文人鱼龙混杂,作品良莠不齐。欧阳修对现有的《唐书》和《五代史》很不以为然,于是立志重修《唐书》和《五代史》。历史证明,欧阳修主修的《新唐书》和独力编写的《新五代史》的成就远高于旧有的《唐书》和《五代史》,被后人列入了“二十四史”。
古代文人写史书,那是尽心国事、效忠皇帝的一种表现。他们写史书都是要给当朝皇帝一面知兴替的镜子,当然也包括后世的统治者。欧阳修的这篇《新五代史》中的《伶官传》前的序文,特地总结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因宠幸伶人而亡国的历史教训,意在告诫北宋统治者要吸取教训,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
【基础荟萃】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①盛衰之理( ) ②盛以锦囊( )
③契丹与我约为兄弟( ) ④泣下沾襟( )
⑤逸豫可以亡身( ) ⑥系燕父子以组( )
⑦乱者四应( ) ⑧李存勖( )
2.辨形组词。
①契 挈 ②沾 玷 ③谦 赚 ④伶 拎
……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赂秦(lù) 草芥(jiè) 病殁(mò) 不省所怙(ɡū)
B.尚飨(xiǎnɡ) 迩年(ěr) 罹难(lí) 日削月割(xuē)
C.诘问(jí) 矜诩(xǔ) 告罄(qìnɡ) 摩肩接踵(zhǒnɡ)
D.桎梏(ɡù) 酒酣(hān) 卧榻(tà) 繁华靡丽(mí)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凋弊 妻孥 啮齿 雕虫小技
B.颠覆 伫想 羁绊 黄梁美梦
C.曝晒 希冀 逸豫 瓮牖绳枢
D.坟茔 陨命 日晷 卖官鬻爵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暴秦之欲无厌 厌:满足
B.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速:招致
C.而临事忽焉丧之 丧:死亡
D.而读书者与之 与:许可
4.下列各句中无通假字的一句是( )
A.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B.敛不凭其棺
C.虽万乘之公相
D.如兔起鹘落,少纵即逝
5.比较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汝殁以六月二日 ②以见与可于予亲厚无间如此也
③而身死人手为天下笑 ④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思厥先祖父
B.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
C.可谓智力孤危
D.或叩以往事,一一详叙之,意色扬扬,若自矜诩
二、阅读题(7~10题每小题3分,11题6分,共18分)
阅读下列短文,完成7~11题。
颜延之传
颜延之,字延年,琅邪临沂人也。
延之少孤贫,居负郭①,室巷甚陋。好读书,无所不览,文章之美,冠绝当时。饮酒不护细行,年三十,犹未婚。
义熙十二年,延之与同府王参军俱奉使至洛阳,道中作诗二首,文辞藻丽,为谢晦、傅亮所赏。高祖受命,补太子舍人。雁门人周续之隐居庐山,儒学著称,永初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