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题,约10570字。
陕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学2015届高三大练习(一)语文试题
第I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几个朋友闲谈,谈到了中国文化的根。但是意见实在是相左,我们决定找一个参照系,最后选中了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我们想用反证法,也就是说要证明春秋战国的诸子百家不是中国文化的根,并找出一个新的根来。
问题一,究竟什么是文化的根?
《新华字典》关于根的解释是事物的本源,根据,凭依,依据。据说还是佛学名词。是指能产生感觉、善恶观念的机体或精神力量,如:根器、根力、根门、根源。又查《康熙字典》,说根是木橛子,也说是草的本根,又说是根的词义重指根须。我觉得最靠谱的就是这句话了。换句话说,就是所谓文化的源头,就是一个文化的建立基础。
问题二,究竟什么是文化?
仔细地搜索去,我基本认为我们要讨论的文化,大概是指精神范畴的,应该是被一个社会的人普遍接受的。而这个文化的表现形式或者叫载体就是文字。《现代汉语词典》还有一说,考古学用语,指同一个历史时期的不依分布地点为转移的遗迹、遗物的综合体。那么我们的定义就是所谓的文化,就是一个社会被文字系统的阐明,并被大多数人所接受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准则。
问题三,就是这个“中国”了。
我仔细地研究去,原来中国的定义其实源自于《尚书.禹贡》“九州攸同,四墺既宅,九川涤源,四海会同,九泽既陂,六府孔修。庶土交正,祇慎财赋,咸则三壤,成赋中邦。”所谓的中邦就是中国啊!
我又查看了历史教科书,在禹(夏朝)实行诸侯国分管体制,各诸侯都以天子为尊,但是各领封地,天子也自领一块封地。这个封地就叫中央之国。其他诸侯国围绕着中央之国。这个中央联邦共和国,简称为中国。
到这里,似乎我们的所有问题都解决了。也就是我们有了一个答案定义:所谓中国文化的根,就是指从有中央联邦共和国以来,直到今天,在这个范围内形成的社会,有文字系统阐明,并被大家作为规范我们这个人类社会思想和行为的理论源头。
如此说来,我们中国文化的根原来真的并不是春秋战国的诸子百家啊!
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不可能是中国文化的根!
那么,中国文化的根究竟在那里,是单一的吗?我们再想一想吧!
1.下列对“文化”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是一个社会被文字系统的阐明,并被大多数人所接受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准则。
B.是指存在于精神范畴的,被社会的人们普遍接受, 以文字为表现形式或载体。
C.在今天的社会下有文字系统阐明,规范我们人类社会思想和行为的理论源头。
D.指考古学上的同一个历史时期的不依分布地点为转移的遗迹、遗物的综合体。
2.下列关于“中国文化的根”的阐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是中国文化的本源,指能产生感觉、善恶观念的机体或精神力量,被证实源
自佛学。
B. 根的词义重指根须。换句话说,就是所谓指文化的源头,就是一个文化的建
立基础。
C. 出自“九州攸同,四墺既宅,九川涤源,四海会同,九泽既陂,六府孔修“的
文化。
D. 是“中央联邦”这个范围内至今有文字系统阐明,规范社会思想和行为的理
论源头。
3.根据原文,下列推断内容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春秋战国的诸子百家,距今不过2500年左右。应处于我们中国文化传承的
中间阶段。
B. 若我们不承认春秋战国之前的历史有文化,那这之前的社会也没有文明。
C. 我们现在的很多文化理论观点是从国外泊来的,跟所谓中国文化之根没有直
接关系。
D. 我国数千年封建社会的主要理论体系是儒学,它是应该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
上的。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亦尝观于射乎?正鹄者,射者之所志也。于是良尔弓,直尔矢,养尔气,畜尔力,正尔身,守尔法,而临之。挽必圆,视必审,发必决,求中乎正鹄而已矣。正鹄之不立,则无专一之趣乡,则虽有善器、强力,茫茫然将安所施哉?况乎弛焉以嬉,嫚焉以发,初无定的,亦不期于必中者,其君子绝之,不与为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