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题,约8870字。
辽宁省大连市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I、II两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49分)
一、(满分9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语言是社会变化的晴雨表,是时代进步的风向标。即便只是一个字、一个词,也能管中窥豹,看看这一年向未递上怎样的名片。
B.平民教育也好,贵族教育也罢,对孩子的教育还有一个方法的问题,教育上的花费多少并不是本质,父母的言传身教才是重点。
C.人们在上网时,不经意间就会被负面情绪包围,本想与大家平等交流,却常常因为观点不同就草木皆兵甚至羞辱骂攻击对方。
D.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中国人民对战争带的苦难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对和平有着孜孜不倦的追求。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莫言自2012年成为中国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他的家乡山东高密便迎了世界各地的游客,很快成为了旅游胜地。
B.十八届四中全会,使“法治”迅速成为热词。从吴英案到呼格吉勒图案,公众感受到了公平与正义,法律意识也明显提高。
C.国家公祭的设立不仅表明我们冲破了观念的束缚,具有了还原历史真相的勇气,也表明我们永远记得30多万死难同胞。
D.《红高粱》被改编为电视剧并播出,是文学的又一次胜出,迎合了现代人普遍追求返璞归真、寻求人性真实一面的体现。
3.下列句子的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
②文化本身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
③笼统地说,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
④广义的文化是人类创造出的所有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⑤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等。
A.②④⑤③① B.④③①⑤②
C.④②③⑤① D.②③①④⑤
二、(满分24分,每小题3分)
4.下列文言文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原文: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翻译:纵使时代变了,世事不同了,但兴叹抒怀的方法是相同的。)
B.原文: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
(翻译:唐代和尚慧褒当初在这个地方筑室居住,而最终葬在这里。)
C.原文: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翻译:被举为孝廉,没有去应荐,屡次被公府征召,没去就任。)
D.原文: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翻译:在外面没有比较亲近的亲戚,在家里又没有照应门户的僮仆。)
5.下列对古诗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①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②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③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④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A.①句以写景开端,写清秋时节,楚天辽阔,江水悠长。境界壮阔,气势雄浑,营造了一种苍凉空阔的意境。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