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1580字。

  学案21 解决好答抒情方法题的两个问题
  学案略语  情感内涵和抒情方法一直是高考古诗鉴赏考查的两个重点。随着高考对古诗表达技巧考查的深入,从抒情角度(或抒情方式、方法)切入考查已成为2014年不少省市命题的热点、亮点。因此,在二轮复习中,强化抒情方法的知识构建和答题规范显得尤为必要。该学案可以帮助你实现这一目标。
  自我诊断,找出答题短板
  1.(2014•新课标全国Ⅱ,有改动)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含山店梦觉作
  [唐]韦庄①
  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
  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
  注  ①韦庄(约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曾流离迁徙于汴洛、吴越等地。
  韦庄在诗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现感情的?请简要分析。
  答: 
  答案 诗人是用衬托的方法来表现感情的。诗人虽然到处漂泊,但好像对此并不在意,认为这是“等闲”之事;而客中一觉梦醒,思家乡、念亲人的惆怅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诗歌前两句说为了建功立业,自己甘愿客居天涯,已经习惯了“流离”“别家”的生活,把这当作等闲之事了。“挥袂”之举流露出诗人的洒脱。后两句说万籁俱寂的夜晚,诗人好梦醒来,只有一盏孤灯相伴,不禁心生悲凉,欲在孤独无奈中寻找寄托,却是斜月相迎。“斜月”意象的加入,让诗人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惆怅之情更浓。显然,这是衬托的方法。
  赏析  这是一首羁旅乡思的经典作品。
  在唐代诗人那里,“回家”与“仕进”是一对永远无法解决的矛盾。对于锐意进取、自视甚高的唐人而言,若是功业无成,宁可“一醉任天涯”,决不轻易还家,必须坚忍地前行。这便有了韦庄将“流离”“别家”当作一种习惯,成为生活常态。与其他诗人相比,韦庄似乎表现得更为洒脱,更加决绝,“等闲挥袂客天涯”,唐人的胸襟、气度与抱负尽出,毫无悲悲切切之感。
  “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孤灯所具有的悲剧意味,透露出诗人的孤独与无奈,而“斜月”意象的加入,使诗人的感伤表露无疑,那是一种凄然的美,仿佛万籁俱寂之夜,只有一盏孤灯,诗人企图在黑夜中寻找寄托,然而醒来时却是斜月相迎,此情此景让人愈加惆怅。
  羁旅漂泊本是人生常有的际遇,而在离乱的时代更不足为奇。作者善于从内在的角度契入,以其深刻的感悟力和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使这种人之常情显得格外动人。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谪岭南道中作
  李德裕
  岭水争分路转迷,桄榔椰叶暗蛮溪。
  愁冲毒雾逢蛇草,畏落沙虫避燕泥。
  五月畬田收火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