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份。
诗歌部分 第三单元 因声求气 吟咏诗韵 单元能力训练1(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后面题目。
古风(其十九)
李白
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
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
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
邀我至云台,高揖卫叔卿。
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
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
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梦幻图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解答此题,需要丰富的想象来还原诗歌描绘的内容。诗人在想象中登上西岳华山的最高峰莲花峰,远远看见了明星、仙女。仙女的纤纤玉手拈着粉红的芙蓉,凌空而行,游于高高的太清,雪白的霓裳曳着宽广的长带,迎风飘举,升向天际。诗人用神奇的彩笔,绘出一幅优雅缥缈的神女飞天图。
……
诗歌部分 第三单元 因声求气 吟咏诗韵 单元能力训练3(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浪淘沙
欧阳修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垂杨紫陌洛城东。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1.这首词上片叙事,下片抒情。试问上片叙述了什么事?下片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对词的内容和思想情感的鉴赏能力。上片要抓住“携手”“游遍”,下片要抓住“恨无穷”“与谁同”进行分析。
【误区警示】
考生在回答这类题目时最易犯的就是粗心大意,忽视问号的个数,以致回答不全面或答非所问,张冠李戴。不注意提问有先后顺序,结果答案表述思路不清晰。回答时应注意:认真审
……
诗歌部分 第三单元 因声求气 吟咏诗韵 单元能力训练5(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送魏十六还苏州
皇甫冉①
秋夜沉沉此送君,阴虫②切切不堪闻。
归舟明日毗陵道,回首姑苏是白云。
[注]①皇甫冉,唐代诗人。作者的朋友魏十六曾从苏州(即“姑苏”)到常州(即“毗陵”,唐时常州为毗陵郡)方向来拜访他;魏十六返回苏州时,作者乘船相送。②阴虫,指蟋蟀。
1.请简要概括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的能力。前两句写诗人在秋夜沉沉的晚上,听着蟋蟀切切的鸣叫声,想到自己明天就要与友人分别,心情异常沉重。后两句作者以想象中的明天,与此时的秋夜作对比,进一步表达了离情别绪。作者想:今夜还可以倾心叙谈,而明天就要别离,到那时,凄然孤独之情,一定比今晚更深更浓。
答案:表达了送别友人时内心的沉重与感伤,也表达了设想别后的凄然而流露出的留恋、孤独和惆怅之情。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