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查看预览图

共95张,内容详实,在充分解读教材的基础上,结合高考考点进行拓展延伸。另有配套教案。

  小蔡教书之祭十二郎文   宿城一中 蔡翔制作
  【课文导入】望江南   金德淑
  春睡起,积雪满燕山。万里长城横缟带,六街灯火已阑珊。人立玉楼间。
  [注]金德淑:南宋宫女,宋亡后被俘入元。(安徽省“皖江名校”2015届高三联考)
  1、本词的特点是“情重、语拙、境大”。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4分)
  答: 这首词抒写亡国之哀,感情沉痛,用笔不可谓不“重”;用语朴素无华,不事雕琢,此之谓“拙”;内容包举积雪燕山、万里长城、六街灯火,视野开阔,境界宏伟,是为“大”。
  2、本词 在抒发情感时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4分)
  答:比喻,把雪中的长城比作缟带(白色绢带,古代的孝服),暗含哀悼宋亡之悲;烘托,以六街稀疏的灯火,暗示夜色沉沉,烘托词人亡国后黯淡的心情;动作描写,以人物长时间独立玉楼的动作,折射出人物内心的痛苦与悲伤。(答出两点即可)
  【又见韩愈】韩愈(768年-824年,唐代宗大历三年至穆宗长庆四年,年五十六),字退之,出生于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祖籍郡望昌黎郡(今河北省昌黎县),自称昌黎韩愈,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卒谥文,世称韩文公。唐代文学家,与柳宗元是共同倡导中国唐代古文运动,合称“韩柳”。苏轼称赞他“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勇夺三军之帅”(八代:东汉,魏,晋,宋,齐,梁,陈,隋)。散文,诗,均有名。著作有《昌黎先生集》。
  他与柳宗元、苏轼、苏辙、苏洵、曾巩、欧阳修、王安石合称为唐宋八大家.韩愈(七六八-八二四),贞元八年(七九二)进士。唐宪宗时,曾随同裴度平定淮西藩镇之乱。在刑部侍郎任上,他上疏谏迎佛骨,触怒了宪宗,被贬为潮州刺史。后于穆宗时,召为国子监祭酒,历任京兆尹及兵部、吏部侍郎。
  【背景简介】这是韩愈在贞元十九年(803)为悼念他的侄子老成而写的一篇“衔哀致诚”的祭文。要让学生体会作者哀痛、诚挚的情感,首先应了解他们叔侄的特殊关系。韩愈三岁丧父,一直依靠兄嫂抚养。不久,哥哥又宦死于南方,寡嫂携带年幼的韩愈叔侄回到故乡河阳,艰难度日。这时,兄弟辈只剩韩愈一人,子侄辈只有老成一人,“两世一身,形单影只”!韩愈视长嫂如母,和比自己小几岁的侄子情同手足。后来,又一同移居宣州,孤苦零丁,一家人相依为命。韩愈十九岁来到京师谋生,二十五岁中进士后便在朝廷和地方任职,而老成则一直羁留在南方,他们叔侄每隔数年才得相见一面。韩愈本以为彼此都还年轻,指望着将来生活稳定后,便接侄子来同住。没想到老成竟突然病死,他悲痛欲绝,为悼念老成乃写成了这篇情真意切、感人至深的《祭十二郎文》。
  【课文解读】
  【原文】年、月、日[1],季父愈闻汝之七日[2],乃能衔哀致诚[3],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4],告汝丧十二郎之灵:呜呼!吾少孤[5],及长,不省所怙[6],惟兄嫂是依。中年兄殁南方[7],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8],既又与汝就食江南[9],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吾上有三兄[10],皆不幸早世。承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