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300字)
略论语文课堂教学改革
王勇斌(天等职业中学)
一、拓展语文课堂的时间和空间
综合性学习的引进,已使现行课堂的时间空间遇到了挑战。整本书的阅读、专题性学习、口语交际等活动,经常需要突破课堂时空的束缚,原先的一些课外活动如角色扮演、演课本剧等许多好的方法也被引进课堂。45分钟圈不住了,其他学科也纷纷呼吁打破课堂时间和空间的束缚。看来,开放、拓展课堂的时间和空间势在必行。彻底地开放和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有大手笔,需要整体考虑,但是,语文课程还是可以作出自己的努力。
☆沟通课内课外、校内校外、课堂与节假日,学习的各个环节,比如调查、讨论、研究、写作、展示、阅读、排练、表现、查资料、研究、交流等,都可以作出不同的时空安排。
☆以项目、活动、专题、单元为单位组织教学,不以45分钟为单位组织教学。
☆适当调度课时,以适应特别的需要。
☆引进课题研究、“长作业”等研究性学习的方式,不必要求作业都当堂完成,当天完成。
二、改进语文课堂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的转变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堂教学需要转变现行的语文教学方式。语文教学方式变革的核心问题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摒弃陈旧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坚决反对死记硬背,摒弃背词语解释、中心思想、段落大意的做法,改掉流行的解题、作者介绍、时代背景、分段分层、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教学套路。
新型师生关系是新教学方式的基础,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是转变教学方式的前提。长期以来,“灌输—训练”的方式是语文教学的主要方式,现在仍然很有市场。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是居高临下的权威,是控制着知识和信息的话语霸权;学生始终处于被压抑的地位,只有被动接受、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资格,只是接受知识的容器。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需要的是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是把学生引入语文天地的向导;师生之间不是灌输与接受的关系,而是平等的对话关系。
这种对话关系中充满了学生的发现、质疑、思考与探究,也伴随着教师的启发、引导和点拨,充满了师生的讨论、沟通和理解。在这种对话的关系中,教师再也不是知识的搬运工,知识应该由学生通过探究而获得;教师也不再把现成的答案告诉学生,让他们记住,答案需要学生去探索和思考,而且往往不是标准的、唯一的;教师也不会把观点强加给学生,以为自己总是正确,教师的观点和学生的观点会在平等的对话中碰撞;教师也不一定全知全能,他也会在对话中行到发展。在这种对话的关系中,学生的心灵得到解放,主体意识被唤醒,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被激发出来;学生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他们的知识能力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都会在对话的过程中得到协调发展;他们不再是知识的仓库,而是学习的主人,是掌握自己学习进程的主人;他们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这种对话关系,需要相互的尊重与理解,需要心灵的沟通与交流。因此,需要营造真诚、友善、亲切和谐的氛围。
课堂教学的改革,关键是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课堂充满创造,充满生命的活力。许多优秀的教师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