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小题,约6700字。
2005年河北省初中生升学统一考试(模拟)
语 文 试 卷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8页,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卷前将密封线左侧的项目填写清楚。
3.答卷须用蓝色、黑色钢笔或圆珠笔书写。
题号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一 二 三 四
得分
第 一 部 分
(1、2题 12分)
1.根据课文原句填空。(每空1分,共4分)
①家田输税尽, 。(白居易《观刈麦》)
②子曰:“默而识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何有于我哉?”(《<(论语>十则))
③ ,关山度若飞。(《北朝民歌》)
④无丝竹之乱耳, 。(刘禹锡《陋室铭》)
2.根据要求写出古诗文原句。(每小题2分,共8分)
①曹操《观沧海》一诗中最能反映作者博大襟怀的诗句是:
“ , , , 。”
②刘禹锡《陋室铭》一文中,作者在结尾提到古代贤士,并且引孔子的话,表现出了他的高尚情趣。提到古代贤士的话: “ , ”。③请你从积累的古诗文中,写出一个与“送别”有关的完整语句: ,
。
④长篇小说《红楼梦》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其中你印象深刻的一个人物是(姓
名) 。他(她) 的故事家喻户晓。
第 二 部 分
(3—26题 58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13分)
(一)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选自《醉翁亭记》)
(二)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选自《岳阳楼记》)
3、解释文中加点字的词。(1分)
尝: 然则:
4、《醉翁亭记》的作者欧阳修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你知道其他几位是谁吗?请写出两位及其作品名称。(2分)
答: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
5、“或异二者之为”一句中“二者”指 。“为”的意思是 ,文中具体指什么? 。(用原文回答) (3分)
6、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醉翁亭记》和《岳阳楼记》都是抒情散文。试比较它们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异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14分)
《后天》的拷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