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6150字。

《沁园春-雪》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检查复习。指定一名学生解释布置预习的词语,其他学生补充订正。

二、题解(如果时间紧,可以略讲)。

  这首词做于1936年2月。当时,日本帝国主义继侵占我东北以后,又将魔爪伸向华北。蒋介石政府则迎合日本帝国主义的要求,继续采取不抵抗政策。国家和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另一方面,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召开政治局会议,通过了《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议,毛泽东同志也做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指出了中国人民抗日运动蓬勃发展和世界革命运动即将到来的新形势。1936年2月,毛泽东同志为了贯彻党的决议,率领红军东征,开赴抗日前线。在这次东征中,适逢大雪,他填写了《沁园春 雪》这一著名诗篇。

这首词的发表,是在抗日战争胜利以后。1945年8月,蒋介石妄想独吞抗战胜利果实,阴谋发动内战,同  时又假惺惺地电邀毛泽东同志去重庆谈判。毛泽东同志为了揭穿骗局,教育人民,从延安飞抵重庆与国民党进行谈判。谈判期间,柳亚子先生向毛泽东同志“索句”,毛泽东同志就将这首词抄写给他。后来就发表在重庆报纸上,在人民中广为传诵,增强了他们对革命取得胜利的信心。

这首词的写作和发表虽然相隔近10年,但两个时期都是祖国面临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都有其重大的现实意义。

三、朗读课文,放唱片或录音。

四、指导学习课文。

 (一)学习上阕

  1 教师读:“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提问:这3句和诗题有什么联系?“千里”“万里”反映了什么?明确:这3句开篇点题,突出了“冰封”“雪飘”(加黑的词均板书,下同)。“千里”“万里”是互文,是说“千里万里冰封雪飘”。它描写了祖国幅员的广大,也反映了诗人视野的辽阔。这3句总写祖国北方的雪景:一望无垠的大地,坚冰封冻,茫茫无际的长空,大雪飘飞。“北国风光”是多么壮观!

  2 教师读:“望长城内外……欲与天公试比高。”

  提问:一个“望”字,写登高纵目远看。这个“望”字贯穿到哪一句,或者说,诗人“望”到哪些景物?明确:贯穿到“欲与天公试比高”。这最后一句虽然主要是想象,但这想象还是“山”“原”与天相接的景象而引起的。一个“望”字,领起下文,这7句,都由“望”字所贯串,写出了诗人登高远望所见。

  提问:“惟余莽莽”的“惟”,是什么意思?有什么表达作用?明确:“惟”就是“只”“仅仅”。“惟余莽莽”就是“只剩下无边无际的白茫茫的一片”。这个“惟”字,准确地表达出广阔的天地间只有白雪,除此以外,其他一切都不见了。

  提问:“顿失滔滔”的“顿”,是什么意思?有什么表达作用?明确:“顿”是“顿时”“立刻”。“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是说奔腾咆哮的黄河,一下子失去了滚滚滔滔的气势,这个“顿”字,突出了天寒地冻,表达出结冰速度的快。

  提问:“惟余莽莽”“顿失滔滔”和“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有什么相承关系?明确:“惟余莽莽”承应“万里雪飘”,“顿失滔滔”承应“千里冰封”。二者把“冰封”“雪飘”表达得更准确,描写得更具体。(板书:在“冰封”和“顿”、“雪飘”和“惟”之间画斜线,表示其承应关系。)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