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说文的特点、体式
湖北省云梦县第一高级中学 陶兴国
(训练要求)
了解论说文的基本特征和几种常见论说文体式的区别,为写好论说文打基础。
(知识导引)
一 论说文的特点
论说文是直接说明事理、阐发见解、宣示主张的文章。它的中心在于“事理”、“见解”,“主张”,它的方式主要是直接的论证和说明,这些都是和记叙文相区别的。
“说明事理”、 “阐发见解”、 “宣示主张”,都是为了“答疑解难”,也就是为了回答问题,解决问题。广义地说,论说文所回答的问题是无所不包的,大至宇宙天地,社会人生;小至一事一物,一言一行,任何问题都可以“论”,都可以“说”。但若把林林总总的问题归纳一下,大体可以分为三类:
是什么?——类别和性质方面的问题;
为什么?——原因和目的方面的问题;
怎么办?——方法和途径方面的问题。
但具体到某一篇文章,回答什么问题又是有特定针对性的,因而论说就要有一定的话题范围。比如关于“友谊”的话题,可以从友谊的“类别和性质”去谈,回答“是什么”的问题;也可以从“原因和目的”的方面去谈,回答“为什么”需要友谊的问题;还可以从“方法和途径”的方面去谈,回答“怎么办”才能获得友谊的问题。虽然纵观历史,俯看全球,这三个方面的问题都会存在,但现实生活中很难见到这样的人:他既不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友谊,也不懂得人为什么需要友谊,更不了解获得友谊的方法和途径,而我们要写一篇短文,不可能面对全人类,只能面对有限的读者对象。因此,假如我们要写一篇《论“友谊”》的文章,就没有必要对三方面的问题逐一加以回答。如果你所针对的对象误以“酒肉之交”、“哥儿们
义气”为友谊,你就来回答“什么是真正的友谊”;如果你所针对的对象性格孤僻、内向,独往独来,你就不妨谈谈友谊的价值;如果你所针对的对象渴望友谊而不得,为此伤心苦恼,你就得来回答一个“怎么办”才能获得友谊的问题。事实上,大多数论说文(特别是千字文)都只回答(或主要回答)一两方面的问题。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集中回答马克思的贡献“是什么”,瞿秋白《鲁迅的精神》只论述“鲁迅精神”的内涵是什么;贾谊《过秦论》(上)只回答秦王朝“为什么”会暴亡的问题,而苏洵六国论》则重点分析了六国“为什么”亡于秦的问题;读书四法》《怎样写读书笔记》看题目即可知道它们是要回答“怎么办”的问题。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开头说“我主张将我们全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改造一下。其理由如下”,这显然是从“为什么”的角度回答问题的;至第四节,又说“依据上述意见,我有下列提议”,开始回答.“怎么办”的问题,这是一篇文章同时回答两方面问题的例子。鲁迅的《拿来主义》,也回答了两方面的问题:“为什么”要取“拿来主义”?“怎样”“拿来”?至于一篇文章中回答三方面问题的也有,但是不多见,而且一般也不在三个方面平均使用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