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0480字。

  《留侯论》学案
  苏轼(1037-1101),宋代杰出的文学家、艺术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子。嘉祐进士。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后因写诗“讪谤朝廷”罪被贬黄州。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知杭州、颍州等,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遇赦北还后第二年病死常州。南宋时追谥文忠。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在政治上属于旧党,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擅长行书、楷书,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能画竹、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诗文有《东坡七集》等,词有《东坡乐府》。
  留侯,指张良,字子房。五世相韩,韩为秦灭,寻秦复仇,破家散金,求得力士椎击始皇于博浪沙中,误中副车,秦大索天下十日,弗获,匿迹下邳。后佐高祖定天下,辞官归隐,从赤松子游。张良为高祖刘邦的重要谋士,高祖平定天下,大封功臣,而张良无战功,后封为“留侯”。
  本文根据《史记•留侯世家》所记张良圯下受书及辅佐刘邦统一天下的事例,论证了“忍小忿而就大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的策略的重要性。文笔纵横捭阖,极尽曲折变化之妙,行文雄辩而富有气势,体现了苏轼史论汪洋恣肆的风格。留侯一生事迹很多,可论者不少,作为一篇史论,不可能面面俱到,必须有所侧重地选择材料,苏轼则是紧紧围绕题旨——“忍”。作者在留侯一生丰富的材料中,只选取了两件最能体现留侯能“忍”的典型材料,一是圯上老人授书教“忍”,一是留侯佐高祖定天下并教之以“忍”。前者是留侯之“忍”的来源,即“得忍”;后者是留侯之“忍”的历史作用,即“用忍”。
  本文在思想内容方面也有不成熟、不全面,甚至错误的地方,如把刘项成败的关键说成是“忍”;又说“忍”是留侯品德节操的主要甚至唯一的特点,而这特点经老人一次指教即能形成等等,都带有片面性,这是时代的局限,我们不能苛求古人。
  1.读准字音
  (1)圯上之老人(yí)   (2)卒然临之而不惊(cù)
  (3)刀锯鼎镬(huò) (4)虽有贲、育(bēn)
  (5)倨傲(jù) (6)鲜腆(xiǎntiǎn)
  (7)肉袒(tǎn)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臣妾于吴者:称臣称妾,或充当奴隶
  (2)匹夫见辱:被
  (3)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鲜,少;腆,厚;折,使……受摧折
  (4)非有平生之素,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平时早有的交情
  (5)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轻率
  3.解释下列多义词的意思
  (1)微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略微微斯人,吾谁与归:如果没有俾倪,故久立,微察公子:暗地里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