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4550字。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原毁》《留侯论》《进学解》《越州赵公救灾记》《钴鉧潭西小丘记》
原毁
【教学目标】
1. 掌握古文句式句法及文言词汇等
2. 学习对比和排比的手法运用
3. 体会作者的写作风格
【重点难点】
1. 认识作者独特的思想见解
2. 体会本文严谨的论证结构
3. 学习本文准确、朴实、严谨的语言特色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作者简介
韩愈生活的中唐时期,朝廷中世袭贵族与通过科举进入仕途的官吏相互排挤倾轧,嫉贤妒能,于人求全责备,于己务求宽容,以致发展为后来的朋党之争。一般的人士中也存在相互攻讦的情形,才德杰出的人很难不受毁谤。所谓“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士之处此世,而望名誉之光,道德之行,难已。”韩愈站在中小地主阶级及有德之士一边,为他们鸣不平。希望引起当权者注意,采取措施纠正这股歪风邪气,于是写下了《原毁》。
二、解题:原毁
原:推求根源,推究
韩愈写有“五原”:原道、原性、原毁、原人、原鬼
毁:诋毁、诽谤
原毁——探求在士大夫中间产生毁谤的根源
三、学习第一段
1、朗读、字词音义及句式:
责:责备,要求。重:严格。周:周密、全面。待:对待,要求轻:宽容约:简少。求:寻求。所以:……的原因,……的道理。是:这样。以:而,连词,表修饰。就:追求,仿效。焉:代词,他。是人:这人,指上文所说的“古之君子”。病:弊病,缺点。是:这。足:足够,足以。即:就……看。易:容易。修:学习,求进步。能:学会,掌握。
2、思考:韩愈“原”出来的“毁”,原因是什么?手法是什么?
认为是“怠”和“忌”在起作用。
怠者不能修——其待己也廉
忌者畏人修——其责人也详
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
对比
3、概括第一段段意
古之君子待人待己的态度
其责己也重以周:高标准、严要求
其待人也轻以约:低标准、不苛求、与人为善
四、作业
巩固字词、句式,预习下文,要求流畅读出,粗知大意。
第二课时
一、 检查复习字词
二、 检查第二段朗读
三、学习第二段
1、字词音义及句式:
详:详尽、全面。廉:少。自取:自己取得(进步或收获)。以:来,表目的的连词。欺于人:欺骗别人。少:稍已:太、甚,表程度的副词。不足称:不值得称赞。用:功用,本领。计:考虑。图:考虑。闻:名誉、声望。谓:称做,叫做。身:自身,自己。
2、概括第二段段意
今之君子待人待己的态度待己廉:低标准、无要求
责人详:高标准、苛责人、惧人闻达
(同第一段形成古今鲜明对比,揭示出当时毁谤成风的情况。)
今之君子待人待己的现实后果会是什么?
对人求全——压制人才
责己太宽——骄横自是
四、学习第三段
1、朗读正音释义:
修:学习,求进步。应:附和与:党与,朋友。然:这,指代“其人之与”。已:矣。然:这,指代“其所疏远”。是:这,指代以上三种情况。是故:这个缘故,因此。修:治理。
2、本段(本文)的中心论点?(用原文回答)
为是者有本有原,怠与忌之谓也。
3、说出怠与忌的具体所指?
怠——自己不求进步(不能修)
忌——害怕别人有进步(畏人修)
4、本段所运用的论据有哪些?
理论论据: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
事实论据:举例——称赞某人、批评某人
5、文中所举两次“语于众”的例子旨在说明什么问题?所造成的后果(危害)是什么?
当你称赞或批评一个人时,人们不是以这一称赞或批评的正确与否作出反应,而是按照与某一个人的关系而定。应者(要好的人、无利害冲突的人、畏惧他的人)不应者表演不一样。
由此形成恶劣的社会风气——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
6、本段段意是什么?
揭示不正之风的社会根源及危害
五、小结本节课内容,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整理记忆词语和句式,完成课后相关作业
第三课时
一、 检查朗读、抽查字词及句式翻译
二、 学习第四段
1、朗读正音释义:有作:有作为。存:留心、牢记。几:差不多。理:治,平定。
2、概括第四段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