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4题,约12240字。

  绝密★启用前                       试卷类型:A
  茂名市201 5年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
  语文试卷
  本试卷共8页,24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l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试室号、 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有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作答选做题时,请先用2B铅笔填涂选做题的题组号对应的信息点,再作答。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慷慨/伉俪  菁华/青春    给养/自给自足
  B.祛除/趣味  哽咽/梗概    道行/景行行止
  C.冗员/茸毛  刍议/胡诌    碑帖/妥妥帖帖
  D.龌龊/辍学  谐谑/纸屑    干练/干戈四起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经济发展速度和质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是,毋庸讳言,其文化地位一直处于边缘化和失语态势。曾几何时,北方文化是学者、官方和媒体眼  中的主流文化、话语权、声音的主导者和唱响者一直都来自北方。全国性论坛、国际性会议很少听到岭南人的声音,即使有,也只是昙花一见,被浩浩荡荡的北方文化大潮所湮灭,近现代以来的蛮夷之地、重商主义、文人墨客渐行渐远等成为普适性认同。
  A.毋庸讳言    B.曾几何时    C.昙花一现    D.湮灭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儒学把明道德之善作为知的基本方向和对自然万物之知主要限定在德性之知的范围内,视知为实现善的手段。
  B.春运期间,铁路部门将根据客流变化情况,在部分热门线路适时增开临时旅客列车,以满足春运高峰期旅客出行。
  C.中国领导人不经意间提及的包含有重要信息的某个新词,而后会逐步被系统化并在更多场合反复出现,直至正式成为治国理政的新理念和决策依据。
  D.珠三角地区是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支点,贵广南广高铁的开通,将使贵州等西南地区更广泛融入“一带一路”之中。
  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可能有人会问,在全球变暖的趋势下,为何没有明显地感受到气温的上升,极寒天气近期反而倒增多了呢?____,____。__—,——,——。根据世界气象组织的规定,气候趋势或者气候状况的改变,至少要依据25至30年的气候资料来判断,而9至10年的气候波动不能表示气候趋势的变化。因此,近10年全球平均温度上升速度虽有所减弱,但并未改变全球气候变暖的总体趋势。
  ①因此地球温度的变化表现为多种时问尺度波动的叠加
  ②而非商线式的上升或下降
  ③主要是太阳活动、火山活动和气候系统内部调整过程等自然因素及人类活动
  ④这些因素影响地球气候从月、季、年到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万年不等
  ⑤由于全球地表平均温度的变化是南多种因素共同作用造成的
  A.③⑤④①②   B.③④⑤②①   C.⑤③④①②   D.⑤③②④①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中三个“口”是为考查而设),完成5-9小题。
  张泰,字叔亨,广东顺德人。成化二年进士。除知沙县。时经邓茂七之乱,泰抚绥招集,流亡尽复。入为御史,偕同官谏万贵妃干政,廷杖几毙。出督京畿学校,口忧去,家居十余年。
  弘治五年起故官,按云南。孟密土舍思揲构乱,以兵遏木邦宣慰使罕挖法于孟乃寨。守臣抚谕,拒不听,泰与巡抚张诰集兵示必讨,思揲惧,始罢兵,滇池溢,为民灾,泰筑堤以弭其患。还朝,乞罢织造内臣,减皇庄及贵戚庄田被灾税赋,给畿省灾民牛种。诏止给牛种,余不行寇入永昌,甘肃游击鲁麟委罪副总兵陶祯,而总兵官刘宁疏言守臣不和,诏泰往勘。泰奏镇守太监傅德、故总兵官周玉侵据屯田。巡抚冯续减削军饷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