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7500字。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导学案
  熊丽霞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作品,了解时代背景;掌握豪放词的特点;
  2、理解这首词用典的含义和表达上的作用;
  3、体味作者借古事抒发忧虑国事,壮志难酬的爱国情怀;
  4、诵读全词并背诵。
  【重点难点】
  体味作者借古事抒发忧虑国事,壮志难酬的爱国情怀;
  【预习导引】
  一、诵读指津:
  1、浸心方能悟情入境,要反复揣摩、仔细咀嚼,展开联想和想象,设身处地,做到“眼前有景,心中有情”,深刻感受词作的情怀。
  2、注意停顿、重读、拖音、吞咽等朗诵技巧。
  3、根据前面我们的经验,同学们自己试试吧。
  二、写作背景
  此词是辛弃疾登临镇江北固亭所作,时为南宋开禧元年秋,当时韩侂胄(tuō zhòu)把持朝政,企图通过北伐中原来提高自己的声誉,于嘉泰三年起用闲居八年的抗金派代表人物辛弃疾,任命他为绍兴知府,浙东安任使,次年调任镇江知府。韩侂胄的抗金主张符合辛弃疾复国的一贯志愿。可是韩侂胄一伙政治腐败奢靡淫乐,只不过是想借“伐金”来作为政治赌博的筹码。因此对独揽朝政的韩侂胄轻敌冒进的作法,又感到忧心忡忡,他认为应当做好充分准备,绝不能草率从事,否则难免重蹈覆辙,使北伐再次遭到失败。辛弃疾的意见没有引起南宋当权者的重视。辛弃疾对这种局面忧心忡忡,在登临北固亭时,登高眺望,怀古忆昔,心潮澎湃,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篇千古传诵的杰作。览景有感,就自然吐露了出来。
  三、关于用典
  所谓用典,就是引       、       来比喻今事、今人以抒发情怀,是古代诗文中常见的一种写作手法,统称“用典”。用典的好处在于                           。恰当地用典,可使文章                          。用典或仰慕古人;或以古人自况,感慨身世;或借古讽今等等。言简意赅,以一当十。例如:《锦瑟》引用了蓝田玉烟、鲛人泣泪的典故,是为了表达一种迷惘凄清的心理处境,也为诗歌增添了文采。
  四、基础过关
  (一)给下面字词注音
  孙仲谋(     )    舞榭 (     )   巷陌(      )  金戈 (      )  狼居胥(      )
  仓皇(      )    可堪(     )  佛狸祠(     ) 
  (二)解释重点词语
  无觅:            气吞:            风流:              寻常:        草草:                      赢得:            北顾:            可堪:              凭谁问:
  (三)指出下列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并解释
  ①赢得仓皇北顾                      ②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课堂探究】
  (一)整体感知:
  辛弃疾的词以好用典故见长。课文用了哪几个典故?
  答:上阕用了  孙权雄才大略   、   刘裕北伐完胜   两个典故,下阕用了  刘义隆北伐惨败    、   拓跋焘修建行宫(佛狸祠)   、   廉颇思国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